健康養身★視力惡化不一定是白內障 糖尿病也會引起視網膜變病

視力惡化不一定是白內障 糖尿病也會引起視網膜變病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近幾個月來,70歲李奶奶視力越來越差,但眼睛並無其他異狀,以為白內障變嚴重而並未就醫,但視力持續惡化,連報紙都無法閱讀,看八點檔連續劇時,也只能「聽」電視,無法「看」電視。

 

兒子陪同就醫,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李奶奶因糖尿病未定期追蹤控制,導致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部水腫,雙眼視力都退化至僅有0.2,難怪眼前霧茫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毓璇表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容易造成全身小血管病變,眼睛視網膜血管就是好發部位,這正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顯示,患有糖尿病的民眾5至10年後,均可能出現視網膜病變。

 

以李奶奶為例,已知本身血糖偏高,但並未持續回診就醫,這次抽血檢查顯示,糖化血色素高達9%(正常值為4%到6%),代表平均血糖超過200mg/dl(正常值應在140mg/dL以下),糖尿病控制不佳,以致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李奶奶主訴,鄰居老友因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所以自己視力變差時,懷疑是白內障所致,認為這是老人毛病,所以沒有就醫。直至眼科門診檢查才發現,她兩眼水晶體僅有輕微白內障,進一步散瞳檢查顯示,雙眼視網膜皆有許多小出血點、脂肪滲漏和黃斑部水腫,這為典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表現,應與未妥善控制糖尿病有關。

 

黃毓璇指出,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常沒有症狀,視力也不會明顯變化,必須透過眼底篩檢和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如果視力惡化,通常已是中度以上的病變。

 

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先觀察追蹤合併積極血糖控制,到了中度,可能需要接受雷射、玻璃體內藥物注射治療,並預防惡化。李奶奶在注射玻璃體內藥物,合併降血糖藥物,積極血糖控制,雙眼視力進步至0.8。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合併黃斑部水腫、玻璃體出血、青光眼,造成視力大幅下降,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恐有失明的危險。

 

黃毓璇提醒糖尿病病友,務必嚴格控制血糖,並應定期至眼科檢查視力,回診追蹤視網膜狀況,如果異常,立即治療,以免損及視力,危及生活品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30歲王小姐5年前接受卵巢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出院後因工作繁忙疏於追蹤,導致近1年來每當好朋友報到,下腹常感到悶痛,日前因急性下腹痛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巧克力囊腫復發合併右側卵巢扭轉壞死,雖緊急透過手術切除,但因僅剩左側卵巢,未來恐影響受孕機率,呼籲女性患者當心。 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家長不在意乳牙齲齒,但其實乳牙與恆牙一樣重要,不僅能幫助幼童咀嚼食物、發音清晰,也具有維持空間誘導恆牙順利萌發等功能,但臨床上常因嬰幼兒含奶嘴或奶瓶入睡、常喝含糖飲料等,事後未進行正確潔牙,導致乳牙過早齲齒或脫落,不僅會造成鄰牙傾斜、咬合功能不良,嚴重恐影響兒童身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產品類型五花八門,使用的材質也很多元,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矽膠等。你也擔心,使用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盛裝食品,可能會攝入過量的塑化劑嗎?塑膠材質種類多 使用這些應提高警覺食藥署說明,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與銀髮相關的疾病包括肌少症也愈來愈受到關注,背後常伴隨骨鬆、骨折、甚至可能會造成生活失能的問題。台灣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肌少症是看不見的健康危機,50歲以上靜態生活型態者,每年約以0.5%至1%的速度減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