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力模糊、兩眼視覺不同 當心「視神經病變」前兆

視力模糊 兩眼視覺不同 當心「視神經病變」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5歲患有慢性鼻竇炎的張奶奶,左眼先天性弱視,長年來皆倚靠右眼生活,而右眼曾接受白內障手術,視力僅有0.5。日前張奶奶午覺醒來,發現右眼視力模糊,嚴重到無法看清家中擺設,檢查發現張奶奶右眼視力僅存0.05,辨色力異常、視野缺損,且瞳孔放大無法正常收縮,緊急為她安排腦部視神經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側副鼻竇有一顆三公分的黏液囊腫,壓迫到視神經,導致視神經病變。

典型視神經病變  須及時專業治療

當視神經從眼球最末端進入腦部前,因外傷或疾病出現視力下降、辨色力異常、對光反射遲緩等症狀時,即稱為「視神經病變」。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詹立瑋醫師指出,典型的視神經病變好發於平均年齡32歲的女性,多與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有關連性;至於55歲以上的患者,則屬非典型的視神經病變,可能發生原因包括缺血性、發炎性、壓迫性、外傷性、營養素缺乏,或是暴露到毒性物質等,其中最常見的原因為血管阻塞所引起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視神經出現病變  不處理恐失明

腫瘤壓迫的視神經病變,若未及時治療將引起視神經纖維受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缺損。詹立瑋醫師說明,視神經病變可能是漸進式變化,且病變時間可長達數月之久,導致患者不易察覺視力缺損,更可能錯過有效治療期;而當視神經病變時間越久,可能造成神經纖維損傷及不可逆的視力損害,嚴重恐演變成失明。

兩眼視力有差異 應盡早就醫治療

詹立瑋醫師提醒,若發現視力異常,可以用手遮著單眼來對比用兩眼觀看物品,檢測兩者視力有無差別,當察覺單眼視線模糊不清時,應盡早至眼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鹹粥漲價被罵爆 營養師:鹹粥好處多多!

少年腦中風路倒 顱內動脈取栓術撿回一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口罩實名制2.0」將於明(25)日開放登記,與首次不同,所有流程將壓縮在1周完成,本周完成登記與繳費手續,最快下周3月28日就能在指定超商取得口罩,並且境外中華民國國籍民眾,行政院正設法讓他們也能購買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口罩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只要隔離民眾100%配合隔離,境外案例不進入社區,本土案例就會降低很多。」近兩週台灣境外移入案例大爆發,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目前政府策略是對的,把境外個案都揪出,進行檢疫和隔離,就不會演變為社區感染,並表示症狀篩檢和全面篩檢可分別降低37%和48%重症、死亡,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搭機返家的那一天,覺得自己像是搭上了末班機……」一位被隔離者訴說著自己在高風險的疫區工作,一邊擔憂著被感染的風險,一邊又需顧慮生活家計。黃蘭玉臨床心理師以電訪關懷聆聽被隔離者的心聲,同理和安撫其憂慮不安、孤單無助的情緒,教導維持健康習慣、均衡的營養、規律的作息等,確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只要聽到COVID-19(武漢肺炎),總是引起人心惶惶,各種偏方應運而生,其實保持均衡營養,規律作息,提升自身的抵抗力,才能真正地抵禦病毒感染。特別是每日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例如逢年過節常吃的瓜子、開心果、杏仁果等,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等營養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