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障者也來「看」舞! 觀賞舞蹈不受限

視障者也來「看」舞! 觀賞舞蹈不受限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手扶把桿,體驗芭蕾小跳時運用的肌肉,視障者第一次接觸芭蕾舞,是為了觀賞舞蹈。幾位舞蹈工作者發起「舞蹈口述影像計劃」,讓視障者感受身體各種動態可能性,有了親身經驗以後,再進到劇場坐在觀眾席,藉由陪伴者針對舞台上的表演進行口述,視障者也能欣賞舞蹈演出。

舞蹈口述影像計劃主持人王昱程指出,口述影像其實是視障朋友接觸視覺世界最簡單的輔具,簡單來說,口述影像就是視障朋友透過口述者的敘述來知道他面前正在發生什麼事。而舞蹈口述影像的內容必須經過完整的討論,然後撰稿,並盡可能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口述者在表演現場透過演員或舞者的臨場演繹去發揮。

打開感官 口述影像輔助建構舞蹈畫面

牽起雙手隨音樂起舞,打開感官,舞蹈藝術表演在口述影像下,視障者降低了觀賞門檻。視障者張先生表示,接觸舞蹈口述影像前,因為看不到,而舞者又離得遠,其實沒辦法知道眼前的舞蹈表演內容。視障劇場工作者許家峰也說,過去視障者對於舞蹈的鏈接想像少,可能源自於過去所聽的口述都屬於故事。當口述者在形容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腦海裡就會立即建構,或是會比以往建構起更明確的畫面,然後隨著口述過程中,會覺得身體竟然也會有流動感。

同樣帶著視障小朋友參加本次工作坊的簡先生與簡太太夫婦表示,舞蹈口述影像對他們而言,是明眼的自己看到東西後,口述給兒子聽,像是舞者之間的肢體接觸與動作等等,讓他產生對舞蹈的想像,不過這樣的想像需要基於生活經驗,只要能有更充足的生活經驗,就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而口述並非容易的事,所以會從簡單的敘述做起。

舞蹈超越視覺限制 藝術欣賞門檻不受限

計劃主持人表示,舞蹈口述影像最大的挑戰,在於舞蹈要透過視覺引發觀眾的身體感覺,而工作坊與視障者交換體感經驗,是為了讓舞蹈口述影像更成熟,期待未來視障者的表演藝術觀賞體驗不再受到限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協助普悠瑪列車翻覆傷患、罹難者家屬、社區民眾及兒童少年受創心靈,台東家扶中心即日起啟動安心療癒服務,在台東中心正氣北路辦公室、關山服務處及成功服務處提供諮詢及免費諮商服務,另幼托園所、學校、其他機關,如有需要安心講座及心理衛教資源,可以主動洽詢取得服務。心理重建之路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面對著生命的終點時,我們總是無可避免地會有許多的害怕與擔憂,除了心理上可能的複雜情緒外,更讓人害怕的往往是身體上的苦痛;而目前「緩和醫療」的出現,就是希望幫助末期患者有最好的生活品質、用最美好的姿態走完最後且最重要的旅程。緩和醫療別於治療 助維持生命末期品質 怡仁醫院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5歲老翁,身體硬朗,平時自己打理生活,沒想到某次只是騎車去雜貨店買菸,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卻怎麼也找不到雜貨店,甚至忘了回家的路,一路從臺南北區騎到西港七股一帶,被巡邏警員發現時,老翁還呈現輕微脫水現象,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老翁已經迷路,所幸順利聯繫上家屬,已將老翁...

閱讀詳情 »

58歲陳先生有抽菸習慣,6年前因口腔癌開刀切除一半喉嚨,但3年後又復發,只好再進行化療,但癌細胞依舊頑強,去年底又轉移到肺部,導致肺炎反覆發作、氣喘吁吁,身體也虛弱到站不住,得靠輪椅行動;經醫師評估,陳先生接受Anti-PD1免疫療法,半年多後就未見腫瘤蹤跡,體力也逐漸恢復,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走進診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