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該不該矯正?幾歲適合? 醫師破除牙齒矯正常見迷思

該不該矯正?幾歲適合? 醫師破除牙齒矯正常見迷思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醫生,你覺得我需要矯正嗎?」、「我的小孩幾歲要開始做矯正呀?」、「現在開始矯正還來得及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嵐婷表示,這些都是在門診最常被問的問題。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要矯正呢?林嵐婷說,牙齒除了咬合咀嚼的功能,其實對美觀和發音,甚至是顳顎關節,都有其影響和重要性。嚴重暴牙或者戽斗的病人,除了容易對外表不滿意之外,在吃東西時,也可能因為咬不斷食物,影響消化,進而影響腸胃道。另外,一些唇舌音可能也發不清楚,口齒變得不清晰。這些患者當然有其矯正的必要性。


相對的,如果只是幾顆牙齒稍微有點歪歪的,或者有幾顆牙齒有一些小縫隙,那也許會造成清潔上的不便,容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炎,但究竟需不需要矯正,還是要看病患自身的需求而定。


至於矯正的時機,依照每個人的生長曲線不同、骨架不同、牙齒狀況不同,開始治療的時間點可能都會不一樣。林嵐婷解釋,一般來說,對於下巴較小、下顎骨發育較不好的小孩,會希望能在發育期開始前,就趕快找矯正醫師做評估,才來得及在顎骨發育的高峰期,引導顎骨生長。


至於戽斗的病人,因為要阻止顎骨生長,相對是較困難的,所以反而希望病人等到青春期過後,甚至是到大學,等下顎骨生長都已經穩定,再開始做矯正。但這當中仍然有許多變數,或其他齒列問題,還是要靠矯正醫師專業評估,才能針對每個人制定適當的治療計畫。


有很多家長會問,那到底什麼時候要去評估呢?林嵐婷建議,最好不要晚於8至9歲,就不怕錯過黃金治療期。尤其現在健保都有給付滿6歲前,每半年1次的塗氟預防保健,以及小學1年級的學童,可於第1大臼齒萌發後,施作窩溝封填預防蛀牙。


因此建議最好能從嬰兒時期,長出第1顆牙開始,每半年能到方便就醫的醫療院所,固定讓牙醫師檢查,而除了預防保健的塗氟、窩溝封填外,醫生若有發現任何問題,也都會及時的幫忙轉診,是最萬無一失的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國人對這件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許多人已註記日後可捐贈,幫助更多生命延續下去,可惜僧多粥少,供給仍遠遠趕不上需求。台灣目前器官捐贈來源多為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一年約200人,還有活體捐贈,也就是捐贈肝臟、腎臟給家人。台灣也在2017年的時候,衛福部頒布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綜合報導】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性慧慧(化名)先前因貧血問題,導致上下樓梯易喘及疲累,因而至血液腫瘤科看診,但後續經檢查發現,貧血竟是子宮肌瘤所導致,故轉診至婦產科,然而在子宮肌瘤手術過後,慧慧因經血量變少,擔心是否為手術後遺症,再次前往婦產科,最後在醫師的解釋下才知道,慧慧並非經血量變少,而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23日舉辦「SMA病童重獲新生感謝宴」,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表示,2020年對台灣SMA病友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首個SMA治療藥物終於開始有條件給付,讓20多位病友取得了藥物治療,也喊話政府及相關單位,希望可以讓更多病友有治療的機會。立委王婉諭受邀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