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該不該矯正?幾歲適合? 醫師破除牙齒矯正常見迷思

該不該矯正?幾歲適合? 醫師破除牙齒矯正常見迷思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醫生,你覺得我需要矯正嗎?」、「我的小孩幾歲要開始做矯正呀?」、「現在開始矯正還來得及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嵐婷表示,這些都是在門診最常被問的問題。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要矯正呢?林嵐婷說,牙齒除了咬合咀嚼的功能,其實對美觀和發音,甚至是顳顎關節,都有其影響和重要性。嚴重暴牙或者戽斗的病人,除了容易對外表不滿意之外,在吃東西時,也可能因為咬不斷食物,影響消化,進而影響腸胃道。另外,一些唇舌音可能也發不清楚,口齒變得不清晰。這些患者當然有其矯正的必要性。


相對的,如果只是幾顆牙齒稍微有點歪歪的,或者有幾顆牙齒有一些小縫隙,那也許會造成清潔上的不便,容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炎,但究竟需不需要矯正,還是要看病患自身的需求而定。


至於矯正的時機,依照每個人的生長曲線不同、骨架不同、牙齒狀況不同,開始治療的時間點可能都會不一樣。林嵐婷解釋,一般來說,對於下巴較小、下顎骨發育較不好的小孩,會希望能在發育期開始前,就趕快找矯正醫師做評估,才來得及在顎骨發育的高峰期,引導顎骨生長。


至於戽斗的病人,因為要阻止顎骨生長,相對是較困難的,所以反而希望病人等到青春期過後,甚至是到大學,等下顎骨生長都已經穩定,再開始做矯正。但這當中仍然有許多變數,或其他齒列問題,還是要靠矯正醫師專業評估,才能針對每個人制定適當的治療計畫。


有很多家長會問,那到底什麼時候要去評估呢?林嵐婷建議,最好不要晚於8至9歲,就不怕錯過黃金治療期。尤其現在健保都有給付滿6歲前,每半年1次的塗氟預防保健,以及小學1年級的學童,可於第1大臼齒萌發後,施作窩溝封填預防蛀牙。


因此建議最好能從嬰兒時期,長出第1顆牙開始,每半年能到方便就醫的醫療院所,固定讓牙醫師檢查,而除了預防保健的塗氟、窩溝封填外,醫生若有發現任何問題,也都會及時的幫忙轉診,是最萬無一失的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0年前,25歲的葉先生是個籃球場上的熱血中鋒,高壯強健的體魄看不出任何異狀,某天當他發現胸口有不明硬塊,並有呼吸不順、心跳加快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運動量不夠而卯起來運動,卻差點在球場上休克,後經就醫診斷,才發現罹患淋巴癌第三期;前後走過化療、放療及復發折磨的他,目前已康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許多人不喜歡到醫院,擔心被感染、惹晦氣,不過,南部一名48歲、患有下背痛的男性去年看診次數高達582次,平均一天到院看病近兩次,榮登去年門診就醫排行榜之冠;第二名則是北部的58歲男性看診555次。中央健保局4月19日公布101年門診就醫次數紀錄,前四名就醫次數均超過500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多活動、多社交,可減少失智風險!台灣失智症協會公布最新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發現,與天天運動的人相較,不運動的老年人失智症風險高出5倍。另外,曾經中風者失智風險則高出7倍。第28屆國際失智症大會於4月18至2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失智症協會於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春夏交替,天氣一陣子大晴一陣子又大雨不斷,而雨天潮濕的氣候容易孳生塵螨、黴菌,近期門診中鼻子過敏患者增加不少;耳鼻喉科醫師提醒,如果家裡屬於較潮濕的環境,可使用除濕機減少塵螨、黴菌的孳生,同時預防疾病上身!據研究證實,每克灰塵中若含100-1000隻塵螨以上,就相當容易引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