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

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克服喉部長腫瘤、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近兩個月又因食欲不振,體重驟降8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痿縮。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步伐遲緩、動作變慢可能是早期症狀
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
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U.S.CDC虎年到,連假已經開始,食物採買之後的處理、保存讓你一個頭兩個大嗎?小心,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美國CDC教你四招食物處理步驟,依照四個處理原則,就能大大降低中毒的風險,讓你跟家人都可享有歡樂又美味的新年。掌握四步驟:清潔、避...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下你的體態也走樣了嗎?門診觀察,有人因為遭遇負面的人事物,打擊深遠,產生垂頭喪氣駝背的體態;有人因業務繁重,屈身電腦桌前長期作業,加重低頭圓肩的姿勢;還有人在社交禁令之下,停止平常熱愛的室外活動,胸腹身形逐漸萎靡。而中醫師建議,其實只要一個簡易的擴胸運動,搭配活動...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美國關節炎基金會芝麻在食物的分類上屬於堅果種子類,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應用上常會在麥片中添加芝麻或是休閒點心中的芝麻糖,除了這些之外,還可以將芝麻運用於料理中。”芝麻豆腐”這道料理就相當適合在午餐或晚餐享用。小小的芝麻中含有天然芝麻素,令人驚訝的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