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

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克服喉部長腫瘤、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近兩個月又因食欲不振,體重驟降8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痿縮。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步伐遲緩、動作變慢可能是早期症狀
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
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一向高居台灣醫療龍頭地位,最新大動作同意「借將」,加強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合作,台大醫院今(4)日宣布,10月起,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醫師許甯傑在名醫、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推薦下借調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擔任整合醫學科主任,將重新打造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相信大家的童年裡,一定都有聽過或玩過樂高積木。近年樂高對於大家不僅深具收藏價值,在家也可與家人享受組裝樂高的趣味,今(4)日Brickway樂高迷同樂會(積木藝術創作推廣協會)與英國的樂高玩家社團Fairy bricks投入公益,捐贈樂高玩具共3大箱(50盒)給小港醫院...

閱讀詳情 »

哪些人易發生膽結石?  暴飲暴食、不吃東西都是高風險群 吃飯習慣太差,當心「膽結石」上身?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指出,最常見的膽結石是「膽固醇性膽結石」,多呈現為白色或黃白色。膽固醇代謝經由肝臟排出,當膽固醇在膽汁中濃度增加,就可能造成膽結石。另一種膽結石的常見原因,則是感染...

閱讀詳情 »

正值中壯年卻已「髮如雪」?  壓力太大、工作燒腦恐增白髮生 現代人愈漸注重「顏值」形象,白髮也成為民眾關心的外貌問題。扶原中醫診所郭大維中醫師表示,青壯族群常見的白髮原因,一種是好發於年輕時期的「少年白」,與遺傳較為相關。另外則是長期處於壓力、焦慮、憤怒等情緒之下,也會導致頭髮變白。郭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