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誘發子宮內膜癌的九大​​因素

子宮內膜癌是指發生在子宮內膜的癌症,也稱子宮體癌,目前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儘管子宮內膜癌的原因還未完全闡明,但根據病人及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和分析,發現與以下因素有關的婦女易發生子宮內膜癌。

1、經濟收入高的、受高等教育的人與較貧窮者比較,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高2倍。

2、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由於長期垂體異常可致;多囊卵等綜合症、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

3、久治不癒的子宮出血,特別是絕經後的子宮出血應想到有患子它內膜癌可能,應趕快作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

4、月經失調、初潮年齡早或延遲絕經者,易患於它內膜癌。在絕經前一段時間裡,往往是處於無排卵狀態,雌激素無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增生改變所致。

5、不育不孕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危險性下降。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較易患此病。患有多囊卵巢症的患者也由於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6、與飲食習慣有關。攝入脂肪及油類多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而蔬菜和水果具有保護作用,使相對危險性下降。高脂肪有儲存雌激素功能,將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轉化成癌變。

7、有X射線暴露史者,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較無X線暴露史高;由於遺傳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親腫瘤病史,所以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親腫瘤史者,其患病危險性增高。

8、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有80%超過正常平均體重的10%。肥胖是內分泌不平衡的表現,機體大量的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脂肪還利於雄激素芳香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9、因各種原因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惠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增加。單用外源性雌激素而無孕激素對抗者,可增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並與用雌激素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若加用孕激素對抗,可降低其危險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般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前都需要吃瀉藥、清腸,大腸鏡檢查會比較順利。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男性接受健檢大腸鏡檢查時,由於大量腹瀉,加上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導致身體脫水,這名男性原本就有膽結石病史,大腸鏡檢查後,身體一脫水,第二天馬上引發急性膽囊炎,立刻急診、接受進一步治療。 身...

閱讀詳情 »

東方體質需溫和調養身 用草本果物解決不能說的秘密 改善排便不順不規律 體味搔癢 您知道女性朋友不想說的自身健康困擾有哪些嗎? 根據波仕特調查中發現:「19歲以下」女性最困擾的問題是「排便不規律或不順暢」,占46.3%;其次為「水腫或肥胖」,占41.5%;第三名則是「體味、狐臭」,占39.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