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說好的自然產呢? 孕媽咪改吃全餐2大關鍵

  明明是自然產,最後卻以剖腹產生下寶寶,這大概是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事,只是擔心歸擔心,真的要「吃全餐」也是不得不的決定!不過,事先了解事情可能出現轉折的原因,有助當下與醫護的溝通,也讓生產心情不致太Blue!

  所謂生產的「全餐」,是指產婦先是歷經了自然產產痛的煎熬(前痛),卻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生下孩子,術後待麻醉藥退去,同時要忍受傷口的疼(後痛)與子宮收縮的痛。

導致吃全餐的2大關鍵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婦產科主任巫常誠指出,導致產婦吃全餐可從2大面向來說:(一)是產程遲滯、(二)是胎兒有狀況。

(一)產程遲滯

  雖然臨床上對於「產程遲滯」有所規定:子宮頸擴張3cm以上已進入活動期的產婦,待產過程中有規律的子宮收縮,但子宮頸擴張的速度緩慢(初產婦<1.2cm/hr;經產婦<1.5cm/hr),甚至停止(超過2小時沒有再擴張);即使子宮頸已全開,但超過2小時,胎頭仍無下降之跡象。他說明,「符合此標準的產婦,可採剖腹產方式生產,但這未必是絕對的處置方式,而是讓產婦多1個選項可以選擇」。

  巫常誠醫師強調,「整體狀況仍須醫師現場評估,並非只是從規定判斷產婦是否產程遲滯」。而面臨產程遲滯時,是否最後一定以剖腹產解決,「以現在的醫療環境來看,需要與產婦及家屬溝通,溝通的前提是胎兒安全無虞,然後看產婦與先生的意見」,甚至也要考量長輩的意見。

  根據巫常誠醫師觀察,「產婦是否堅持開刀,往往看當下痛不痛而決定」,整體而言,「除非已在子宮頸口看到胎頭,會要產婦自然生,否則面對產程遲滯,是開刀或自然產,產科醫師多抱持中立態度」。

(二)胎兒有狀況

  相較在產程遲滯的狀況下,接生醫師尊重產婦與家屬的意願,所做的處置較有彈性;一旦是胎兒有狀況,就沒有太大的討論空間,而是需要醫師的當機立斷。

  巫常誠醫師表示,胎兒有狀況可從觀察胎心音監測與胎動而知。以胎心音而言,「正常的胎心音每分鐘120至160下,胎心音減速有些是正常,有些則是異常,像在第一產程後期出現的早期減速(當子宮收縮時,胎頭受壓引起胎心率曲線下降),就不需要特別處理,然而,當胎心音減速達到一定程度,就要提高警覺了,如:每分鐘低於100下,規則或不規則出現;或是5分鐘之內出現減速2、3次」。

  出現胎心音減速時,醫師多會採保守做法,即先行預告「若是胎心音一直掉,就要選擇開刀了」,讓產婦與家屬做好隨時可能需要剖腹產的心理準備,避免寶寶出生後萬一有問題,才來埋怨醫師為何不早點開刀。

  產婦待產時,以胎兒監視器監測胎心音變化,所提供的數據有其客觀性,靠孕媽咪感覺胎動的變化則相對主觀,他強調,「但是只要足月的孕媽咪,主動表達感覺胎動怪怪的,醫護團隊就會注意,不敢輕忽」。以其處理方式為例,會先做胎心音監測,觀察胎心音與子宮收縮的變化,並對照超音波。

  巫常誠醫師提醒,「孕媽咪若覺得胎動怪怪的,跟平日的習慣不同,就趕快去一趟醫院確認狀況,不要擔心是否白跑,確認胎兒健康最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5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購買1500萬劑BNT疫苗,首批93萬劑今(2)日到貨。今日也傳出下週三還會有90多萬劑BNT抵台。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應該是很接近那時間」。BNT首批疫苗今日到貨,由於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仍在居家檢疫期間,因此委託表姊、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

閱讀詳情 »

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與慈濟採購捐贈BNT疫苗,首批93萬劑今(2)日上7時左右抵台,不過外包裝箱與原先代理商上海復星在微博曝光的登機照不同,少了印有簡體字「复必泰」的布條,傳出有地勤人員冒著違法風險潛入機艙拆下。對此,關務署台北關表示這項傳聞海關「不得而知,亦無從處分」,強調膠膜完整無拆痕跡。首...

閱讀詳情 »

首批93萬劑BNT疫苗到貨,準備給12到17歲青少年族群造冊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特別指出,男生要特別注意極為罕見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會充分讓老師、家長了解。指揮官陳時中也提到,對盤尼西林、海鮮、蛋類等有過敏史的都是屬於藥物、疫苗高過敏反應的人,要特別注意。BNT疫苗本月陸續到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