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調查:失眠者睡覺前後3成情緒負面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發表的「國人睡眠前後心理情緒調查報告」指出,失眠者無論在睡前或起床後的情緒,約有3成偏負向感受,明顯高過非失眠者1成以內的負向感受,顯示一覺好眠除了補足生理上的活力,對心理情緒也有莫大幫助。

這項調查針對1070位15-59歲,居住於大台北、大台中與大高雄地區的民眾,於今年2月初以電訪方式完成。

調查指出,民眾睡前及起床後,放心、滿意、愉悅、舒服、期待等正面情緒平均高達6成以上;至於焦慮、失望、難受、不抱期待等負面情緒,起床後比例明顯高於睡前比例,僅有「活力不足」從睡前的54.1%降為起床後的26.8%。

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吳家碩針對睡覺前後的負向感受解釋,民眾在起床後負向感受較明顯,可能是因為面對上班、上課等壓力,以及睡眠過程中品質不佳、沒睡飽所致,綜合這些因素導致「起床氣」。

調查另將失眠者與非失眠者分類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失眠者睡前有30%偏負向感受,非失眠者則僅有7.8%偏負向感受;而起床後失眠者的負向感受有33.3%,非失眠者的負向感受則為10.1%,兩相比較比例懸殊。

吳家碩分析,睡眠品質包括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習慣性失眠者可能因為焦慮、壓力等負面心理因素,導致睡眠品質不好,而睡不好又造成隔天的負面情緒增加,惡性循環。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新光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根據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充足良好的睡眠能活化控制情緒的神經,因此良好的睡眠會使正向情緒增加,不足的睡眠則讓負向情緒增加。

林嘉謨建議,民眾可培養睡前讀書、聽緩和音樂等習慣,先將心情轉化為正向,提昇心理因素;同時挑選適合的床具、將室溫控制在18-21度睡眠最適溫度,加強環境因素,讓自己更能一覺好眠,隔天活力滿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5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頸部有硬塊,有可能是腫瘤在作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表示,菸、酒,以及檳榔都是容易引起頸部產生腫塊的因子,若是輕忽腫起的淋巴結,可能患了淋巴癌還不知。李奕輝醫師表示,頸部腫塊可分為先天性、炎症性,以及腫瘤性三種。16歲以前的小孩若是有腫塊可能是先天性遺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前一個流感季期間,臺北市確診病例有32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人,未接種流感疫苗的病患竟高達9成;顯示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該局並呼籲民眾應盡速前往接種公費疫苗。依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前一個流感季期間102年7月至103年6月,臺北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宣布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將深層腦部刺激器「有條件的」納入健保給付,造福巴金森氏症病友,預計一年將有150人受惠。 巴金森氏症是一個運動神經系統退化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黑質組織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當運動神經退化超過百分之60時,人體便會出現輕微的症狀,例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深受牙周病及其他牙齒問題所苦;牙醫師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會造成免系統功能不穩定,引發牙周病惡化,病況嚴重恐導致早產,不得不慎。開業醫趙培勳牙醫師表示,牙周病惡化時會引發牙齦紅腫疼痛及流血症狀,細菌會透過血液,傳輸到全身,準媽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