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警惕!放屁太多、太臭不是小事!是身體發警訊了!

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常情況下,人平均每天會放13~21個屁。然而,完全沒屁、放屁太多、屁味太臭都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提示你可能身體特別是胃腸道有異常。

警惕!放屁太多 太臭不是小事!是身體發警訊了! 

1.放屁過多,提示胃腸道「超載」。

  進食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甜食、紅薯、土豆、麵食等,使腸菌產氣過多,導致放屁增多,糞便量加大。這樣不平衡的飲食要調整,要增加蛋白質、蔬菜類食物的攝入。

  特別是當人脾胃功能變差,消化功能受到影響時,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導致腸道細菌發酵快,排屁增多。此外,胃腸道疾病或全身器質性疾病也可能出現放屁過多,特別是除了放屁多,還伴有腹痛、腹脹、腹瀉、便血、消瘦等任一症狀,就要及時到消化科就診。

2.放屁很臭

  攝入大蒜、洋蔥、韭菜,或蛋白質食物過多,出現臭屁比較常見。然而,除了放臭屁外,還出現腸絞痛、裡急後重、發熱等症狀,警惕是否腸道細菌感染;屁帶腥臭味,或是消化道出血,如果同時伴有糞便帶血、持續便秘、腹瀉、體重下降、老是感覺有便意,可能是消化道腫瘤。

3.長期沒屁放

 

  新生兒不放屁,到兒科檢查是否為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成人沒有屁放,小心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如果同時伴有腹部脹氣,警惕肛門、直腸出問題,如炎症、腫瘤、便秘、痔瘡等。

 

相關推薦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至2017年統計資料顯示,18歲以上國人得到高血糖比例為10.12%,目前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約占50%的糖尿病患者。 1名65歲患有糖尿病的伯伯就診表示,這2年手麻腳麻越來越嚴重,現在寫字時除非眼睛看著筆,不然筆從手上掉了都...

閱讀詳情 »

塑化劑汙染無所不在,嚴重危及健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研究發現,塑化劑除了影響男性發育之外,還與頸動脈早期硬化有關,如果暴露於高濃度塑化劑的環境中,將提高冠心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教授蘇大成表示,塑膠成品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才能讓成品具有柔軟、易彎曲、摺疊、彈性佳等特性,因此,不管是居家環境,...

閱讀詳情 »

一直以來味覺和嗅覺都被認為是獨立的感官系統,但國外的細胞生物學家透過遺傳和生化方法探測味覺細胞後,發現其中含有許多已知存在於嗅覺受體中的關鍵分子。 說到美味的食物,很多人通常會描述在嘴裡嘗起來的感受,但最近有研究發現,舌頭的味覺細胞上有功能性的嗅覺受體,也就表示,舌頭不只嘗得出酸甜苦辣的味道,甚至也...

閱讀詳情 »

說起耳鳴、眩暈、重聽,在醫師眼中是關係密不可分的3兄弟,常見原因多會歸咎於內耳功能退化以及腦部血管阻塞引起,因此多半會被認為是「老人病」,隨著生活作息改變,這些症狀的成因也不再侷限於內在,也有可能來自外力衝擊或是外傷所引起。 耳鳴的年齡層下滑,原因來自於現代人生活依賴3C產品,在上下班通勤時戴上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