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濃度塑化劑干擾荷爾蒙 提高冠心症罹患風險

  塑化劑汙染無所不在,嚴重危及健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研究發現,塑化劑除了影響男性發育之外,還與頸動脈早期硬化有關,如果暴露於高濃度塑化劑的環境中,將提高冠心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教授蘇大成表示,塑膠成品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才能讓成品具有柔軟、易彎曲、摺疊、彈性佳等特性,因此,不管是居家環境,還是辦公室中的日常塑膠用品,甚至醫院中的生理食鹽水點滴袋、管線皆含有DEHP塑化劑。

  由蘇大成所領導的團隊長期研究指出,台灣地區民眾最常暴露在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當中(DEHP),其主要用於製造聚氯乙烯塑膠的塑化劑,這在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

  DEHP塑化劑代謝物為MEHP,台大1項針對平均年齡21歲的年輕人世代追蹤研究顯示,MEHP會與男性荷爾蒙較低有關,對於幼兒青少年影響深遠。此外,MEHP也與動脈硬化的早期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

  進一步研究發現,以多變項控制塑化劑濃度後,證實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正相關,塑化劑暴露越多,罹病風險越高,此一研究刊登於今年4月《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

  另外,研究團隊分析中年人冠心病患者,也提出塑化劑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有關的論點,冠心病患者住院中會暴露於較高濃度的塑化劑中,主要是DEHP。

  進行更深層解析,即使去除住院影響,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暴露(MEHP and MnBP)仍然增加冠心病風險,此結論亦已發表於今年5月的《生態毒性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 Environ Safety)雜誌。

  蘇大成說明,塑化劑是生活周遭到處皆有的環境汙染物,食衣住行育樂的各項物品皆有它的蹤跡,除了是心臟血管的危險因子,還與動脈硬化及冠心病有關,如何減少暴露,將是政府與醫界、民眾共同努力的課題。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網站最新動態,不只將香港列入第一級旅遊警示,同時還把台灣和日本、新加坡、南韓、泰國、越南等同列為有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在死亡的白牌車司機感染源確定是浙江台商之後,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

伍連德。(圖/翻攝網路) 優傳媒國際中心/整理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華人地區不管是大陸、香港還是新加坡尤為嚴重,令人不由得懷念起華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防疫醫學家「伍連德」。 1910年10月開始,大陸東北大雪紛飛,老鼠紛紛竄...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連出現2例不明感染源的零星社區感染病例,引發民眾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遭鎖定是第19例死亡白牌車司機感染來源的浙江台商,儘管先前病毒檢驗為陰性,但經實驗室進一步抽血檢驗抗體,最終驗出抗體,將斷掉的感染樹...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針對韓國升級旅遊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宣布即日起提升韓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遵守當地一般預防措施。至於日本部分是否考量再進一步升級至第二級,陳時中也首度鬆口,由昨天的「考慮中」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