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濃度塑化劑干擾荷爾蒙 提高冠心症罹患風險

  塑化劑汙染無所不在,嚴重危及健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研究發現,塑化劑除了影響男性發育之外,還與頸動脈早期硬化有關,如果暴露於高濃度塑化劑的環境中,將提高冠心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教授蘇大成表示,塑膠成品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才能讓成品具有柔軟、易彎曲、摺疊、彈性佳等特性,因此,不管是居家環境,還是辦公室中的日常塑膠用品,甚至醫院中的生理食鹽水點滴袋、管線皆含有DEHP塑化劑。

  由蘇大成所領導的團隊長期研究指出,台灣地區民眾最常暴露在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當中(DEHP),其主要用於製造聚氯乙烯塑膠的塑化劑,這在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

  DEHP塑化劑代謝物為MEHP,台大1項針對平均年齡21歲的年輕人世代追蹤研究顯示,MEHP會與男性荷爾蒙較低有關,對於幼兒青少年影響深遠。此外,MEHP也與動脈硬化的早期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

  進一步研究發現,以多變項控制塑化劑濃度後,證實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正相關,塑化劑暴露越多,罹病風險越高,此一研究刊登於今年4月《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

  另外,研究團隊分析中年人冠心病患者,也提出塑化劑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有關的論點,冠心病患者住院中會暴露於較高濃度的塑化劑中,主要是DEHP。

  進行更深層解析,即使去除住院影響,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暴露(MEHP and MnBP)仍然增加冠心病風險,此結論亦已發表於今年5月的《生態毒性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 Environ Safety)雜誌。

  蘇大成說明,塑化劑是生活周遭到處皆有的環境汙染物,食衣住行育樂的各項物品皆有它的蹤跡,除了是心臟血管的危險因子,還與動脈硬化及冠心病有關,如何減少暴露,將是政府與醫界、民眾共同努力的課題。

相關推薦

干祖望,臨床60多年,執教40多年,從事醫療專業寫作50多年,現仍拼搏于臨床、教學、寫作第一線上。著有《名醫名方錄》、《尤氏喉科》、《孫思邈評傳》、《干祖望醫話》等9部專著。他說自己高壽秘訣是:“童心、蟻食、龜欲、猴行”,今天把老中醫的7個忠告分享給大家。1,除喝酒外,少吃涼...

閱讀詳情 »

引導語: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戶,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但是有些上班族、學生黨已經把眼睛弄成高度近視了,戴上了比啤酒瓶還厚的眼鏡,令人嘆息不已,下面我就教大家怎么治療近視。 真正根治高度近視眼的方法 只要有恒心,堅持三年,即使800度近視也可以根治。 方法:頭固定,眼球盡量左轉25下,然后右轉25下,一...

閱讀詳情 »

「等病床」早已成為台灣醫療危機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診轉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過兩天,甚至成為常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在急診室面臨生死關頭時,等不到病床? 一個尋常的星期三,許先生的母親因為急性敗血症,被送到台北市中心一家醫學中心急診室。高齡七十五歲的老媽媽發高燒、肚子絞痛,到最後意識不清無法問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