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讓醫師走入尋常百姓家 論人計酬,推倒醫療困境

文‧羅艾奇

然而,偏鄉的醫療是否只能「等」,等醫療團隊、等志工團?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認為,健保支付制度目前是論量計酬,需要一定的服務量,因此越偏僻、人口越分散,越難運作。如果用「論人計酬」的方式,或許能引導醫療單位積極提升偏鄉健康。

讓醫師走入尋常百姓家 論人計酬,推倒醫療困境

二○一一年七月,健保署選定台大金山、台中澄清醫院、芝山診所、耕莘、屏基、彰基、彰濱秀傳等七家院所團隊試辦為期三年的「論人計酬」計畫。

現行健保支付制度,是根據醫院申報的費用給予給付,但論人計酬制度則反其道而行,先把今年預估的虛擬總額給付以某一責任醫院為首的醫療群,若病人因身體健康而讓醫師少開藥、檢查、住院而減少醫療支出,剩餘總額將以高比例,提撥做為醫院分紅盈餘。這也能反轉論量計酬制度在偏鄉難以運作的問題。

病人太健康 醫師收入少

楊志良舉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若醫院加強衛教措施,病人因為飲食控制、正常作息、用藥、以及運動,逐漸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減少了,省下來的錢就是醫院賺來的。

楊志良直言,現今醫療制度讓醫師錯亂,即便病人恢復健康,若病看太少、檢驗開藥太少,醫師收入卻變少;如果民眾都生病,醫院賺大錢,卻不見得對民眾有好處。

「預防保健工作做得越好,民眾少生病,醫師卻得不到應有回饋,」楊志良認為這不合乎邏輯,便在當時提出「論人計酬」制度,希望醫院向病人進行衛教,讓病人採取正向行為,把病人照顧得越好,醫院賺越多。

而論人計酬方案計畫是以地區的責任醫院結合該地其他醫院、診所,由醫療群專責該區居民的醫療照護,對民眾來說,就醫的方式不變,可自由選擇去哪家醫院看病,也不必先登記,患者原先的就醫權益不受影響,醫院也不能拒絕患者就醫。

臺灣永續全人醫療健康照護協會副秘書長曹放之表示,三年來的試辦,整體來說應該算是成功的。參與的各試辦單位,從一開始不知如何著手,到試辦結束前,大多都有了基本的概念與方向。

據瞭解,儘管在財務面不是所有團隊都達成目標,在政策執行面也有許多待改進之處,但大部分的專家學者都肯定這次試辦,也有許多團隊表達了要參與下階段試辦的意願。

譬如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一開始在社區間推動時被誤認為詐騙集團,但不間斷的舉辦講座、成立病友會,並且融入當地村里組織,培養義工,推廣保健的重要性,讓線西鄉減少了十至十五%的醫療費用。

據瞭解,獲得這樣的成績,彰濱秀傳每個月各科都需要進行的居家關懷訪視功不可沒,訪視同行的有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等人,深入瞭解病人居家需求,依狀況給予建議,提高了患者的健康、加深病人對醫師╱院的信賴感,更能與社工單位互助合作,在社區間發揮「預防」的作用,將突發狀況降低。

但相對的,這個經驗也凸顯了「醫師走出診間」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兩個重要的困難。這也是論人計酬制度難以推行的原因,無論是醫師既有的工作量,或是醫師在診間的權威性,都會影響到醫師親赴(潛在)病患家中,宣導健康的可行性;同時,無論大型或小型醫院,在推展健康照護都需一定程度的資源,付出及收入是否成正比,便是可否推行在臺灣各地的關鍵。

家庭責任醫師 把關家族健康

另外,若不能徹底推行「家庭醫師」制度,將慢性照護的病人轉回社區,那不但很難讓社區醫療群加入論人計酬,更會消耗醫療資源。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認為,臺灣需要更多醫學教育,民眾必須學會小病去診所,或到家庭醫學科轉專科等方式。如果一有不適,就直接到大醫院找「名醫」,大型醫療院所的專科醫師將耗費更多時間進行疾病篩檢,壓縮真正有需求的病患就診時間,進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讓基層的診所、小醫院、家庭醫學科面臨工作被取代的困擾。 

許多病患會有「大醫院比較好」的迷思。其實看病的關鍵是醫師對病情的判斷,若有需要特殊的醫療,各個醫院的轉診制度都相當完善,醫師會以病人的狀況判斷需要的醫療方式;而非直接至大型醫院就醫,因為人潮少,醫師能夠花多一些時間在同一個病患身上,這也是先到基層醫院就醫的好處之一。

同時,醫師也更能掌控病人的健康狀況、家族病史,不僅能做到完善的健康照護,更能憑藉家族的病史,在有輕微症狀時就先預防,若這樣的制度能在全台山上、海邊偏鄉都妥善實施,偏鄉健康問題才能獲得解決。

健保法在一○○年修正時,為論人計酬制度提供了法源,其中第四十四條提到,保險人(健保署)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而其給付應採論人計酬為原則。這個條文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期盼透過論人計酬的財務機制,讓醫師有誘因來主動推動民眾的健康促進。

 

【原文刊載於《卓越雜誌》351期;更多資訊請上《卓越雜誌》;《卓越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心願清單──安娜莉絲.范弗倫,實習內科醫生是這個女孩幫我們上了為期一週的速成課,教會我們如何活著。 她其實不是我們病房的病人,一個十七歲的女孩,身邊卻全是老年人。但是兒童醫院對她的情況實在沒什麼經驗──試問你有多常看到青少年會得黑色素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新竹報導 台灣「惡視力」龐大,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國內小一學童近視率約22%,小六升至66%,而高中生的近視率更高達85%;正因為近視人口比例驚人,眼科門診觀察,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間,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人數就翻倍成長,但眼科醫師提醒,術前有5大檢查,一項都不能少。 遠見眼科院長...

閱讀詳情 »

▲是否被動式參選台北市長?陳時中聞言笑了。(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由於防疫表現傑出,頻頻被外界點名是下一屆台北市長的大熱門人選,個人態度也始終沒說死,陳時中今(23)日出席衛福部論壇時,又被媒體追問是否可能被...

閱讀詳情 »

時序進入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話說「霜前冷、雪後寒」,代表這個時節天氣逐漸轉冷,霜降之後就準備迎接冬日到來。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意指氣溫下降,地面水氣開始結霜,但因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所以平地並不會真的結霜。俗話說「二期到霜降,冬稻不受三朝降」,代表霜降也是二期稻作收成之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