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起床後臉歪嘴斜 婦女顏面神經麻痺

起床後臉歪嘴斜 婦女顏面神經麻痺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年近60之女性,平時因從商,工作繁忙,某天夜晚洗澡後吹風受寒,隨即身體感到一陣暈眩頭痛不適,但仍就寢休息,隔日早晨醒來發現眼歪嘴斜,趕緊就醫。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作息常不規律,容易使免疫力下降而帶來疾病,其中較耳熟能詳的就是顏面神經急性發炎所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此病症最主要就是導致表情肌肉的動作不協調。收治病例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為「面癱」或「卒口僻」,患者通常於一覺醒來時,發現臉部單側感覺麻木、動作僵硬與表情怪異,同時也發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且出現眼睛閉合不全、口齒不清與嘴角下垂等情形,在某些患者甚至伴隨其他不適症狀,例如偏頭痛、味覺減退、眠差眠淺與耳後疼痛等。

鄧佳明醫師指出,依據中醫,患者通常是本虛標實脂體質,發病後常出現虛實夾雜證型,就中醫看法,大都由於患者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與風邪入侵,也就是過度勞累、體力與免疫力都不足,因而導致面部經絡的氣血瘀滯及經脈失養,使得面部肌肉弛緩不收,造成臉部兩側肌肉張力不對稱。

根據研究統計,面癱屬於起病急速的病症,發病後一至兩週是治療黃金期,多數患者的症狀約可在兩週後逐漸緩解,,若超過三個月仍未恢復,則完全復原機率變小,可能殘留後遺症,但仍可持續針灸治療至半年療程。鄧佳明醫師解釋,若殘留後遺症,可能出現眼角嘴角的不自主顫動與牽拉現象,患側胸鎖乳突肌緊繃,時而偏頭痛,遇風則患側面肌僵緊,仍能尋求中醫針灸的幫助,經針灸後上述症狀可獲得緩解改善。

鄧佳明醫師強調,面癱患者由於臉部肌肉不對稱,要儘速及早就醫;但若疏於保養仍可能再復發,建議患者避免面部風吹、不熬夜、不過勞,遠離刺激性食物,保持愉快心情與規律作息,在家可自行面對鏡子作「阿-耶-依-喔-烏」的臉部動作來促進顏面肌肉協調,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40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什麼是藥物「副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說明,藥物是幫助改善身體某些症狀,或解決某些問題,也會影響身體的細胞或組織,當服藥後出現不希望的影響時,就是「副作用」了。 防堵藥物副作用3招 「1看2時3問」 該如何判別身體對藥物發生的不良反應呢?請參閱食藥署的「1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疫期避免群聚,智慧手機的功能越發吃重,工作、開會、娛樂都離不開3C螢幕,睡前還捨不得拿出來滑,小心用眼過度危機。中國醫大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強調,一隻手機帶來兩種傷害,影響三處眼睛部位,建議善用「眼鏡」、「面板、人工水晶體」、「熱敷眼罩」及「食物和營養補充品」4種護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間,糖尿病友皮皮剉,如何保安康?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瓊雅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增感染和加重疾病的風險,建議糖友定期監控血糖來調整用藥和生活方式,可選用國際認證ISO 15197:2013等血糖機,若血糖過低(70mg/dL)應補糖,過高則多喝水,並多洗手、戴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協助解決偏鄉醫院,因疫情病人減少導致維持困難,同時陸續開放遠端醫療,讓民眾不要到醫院也能看病,衛福部則對此回應,醫院如果因疫情財務暫時短缺,政府會給予相關補助維持,遠端醫療在107年就有制訂相關辦法,有條件准許。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