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起床後臉歪嘴斜 婦女顏面神經麻痺

起床後臉歪嘴斜 婦女顏面神經麻痺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年近60之女性,平時因從商,工作繁忙,某天夜晚洗澡後吹風受寒,隨即身體感到一陣暈眩頭痛不適,但仍就寢休息,隔日早晨醒來發現眼歪嘴斜,趕緊就醫。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作息常不規律,容易使免疫力下降而帶來疾病,其中較耳熟能詳的就是顏面神經急性發炎所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此病症最主要就是導致表情肌肉的動作不協調。收治病例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為「面癱」或「卒口僻」,患者通常於一覺醒來時,發現臉部單側感覺麻木、動作僵硬與表情怪異,同時也發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且出現眼睛閉合不全、口齒不清與嘴角下垂等情形,在某些患者甚至伴隨其他不適症狀,例如偏頭痛、味覺減退、眠差眠淺與耳後疼痛等。

鄧佳明醫師指出,依據中醫,患者通常是本虛標實脂體質,發病後常出現虛實夾雜證型,就中醫看法,大都由於患者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與風邪入侵,也就是過度勞累、體力與免疫力都不足,因而導致面部經絡的氣血瘀滯及經脈失養,使得面部肌肉弛緩不收,造成臉部兩側肌肉張力不對稱。

根據研究統計,面癱屬於起病急速的病症,發病後一至兩週是治療黃金期,多數患者的症狀約可在兩週後逐漸緩解,,若超過三個月仍未恢復,則完全復原機率變小,可能殘留後遺症,但仍可持續針灸治療至半年療程。鄧佳明醫師解釋,若殘留後遺症,可能出現眼角嘴角的不自主顫動與牽拉現象,患側胸鎖乳突肌緊繃,時而偏頭痛,遇風則患側面肌僵緊,仍能尋求中醫針灸的幫助,經針灸後上述症狀可獲得緩解改善。

鄧佳明醫師強調,面癱患者由於臉部肌肉不對稱,要儘速及早就醫;但若疏於保養仍可能再復發,建議患者避免面部風吹、不熬夜、不過勞,遠離刺激性食物,保持愉快心情與規律作息,在家可自行面對鏡子作「阿-耶-依-喔-烏」的臉部動作來促進顏面肌肉協調,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40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一般車禍送醫院,醫師都會安排CT(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骨折位置、嚴重程度,羅東博愛醫院近日分別收治兩位因車禍入院的患者,在照電腦斷層的過程中雙雙發現罹腸癌。除了巧合之外,也讓人感受到腸癌的時鐘加速。醫師提醒,50至75歲民眾務必每兩年檢查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人都有睡不好覺的困擾,甚至會長期依靠安眠藥入睡;殊不知,用藥只是症狀治療,有許多狀況並沒有針對病因做診治。其實,影響我們睡眠品質的原因大致可分為疾病和非疾病因素,而會影響睡眠本身的疾病,就有八十餘種之多,想要解決睡眠困擾,應該要先做睡眠檢測,正確診斷後並根據病因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懷孕是件開心的事,但期間很容易發生許多口腔問題,容易有蛀牙、牙齦發炎的狀況,如果沒有做好治療,還可能影響寶寶健康。牙醫師童笠表示,孕婦因為少量、多餐的作息,沒有辦法長期間維持口腔清潔,蛀牙、牙齦發炎的狀況比較多;懷孕初期會有嘔吐的狀況,也會造成牙齒表面酸蝕,比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統計,全世界的嬰兒猝死症之發生率約為千分之零點五到千分之三左右。美國兒科醫學會對於減少嬰兒猝死症,以及在睡眠安全上,有許多最新的建議準則,營造出安全的睡眠環境。這些準則到一歲前都適用。一歲前寶寶 不論小睡或夜間睡眠都應仰睡美國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多年來不斷宣導寶寶仰睡,降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