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超級真菌成全球威脅 醫籲醫院加強防護

超級真菌成全球威脅 醫籲醫院加強防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超級真菌全球蔓延,成全球健康威脅!目前全球多家醫院,都出現了一種具抗藥性的酵母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且根據研究,此真菌多半是感染住院一段時間的患者,由於免疫力較弱,因此將近半數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彭博公共衛生學院教授Bruce Y. Lee呼籲,受感染醫院應向大眾坦誠,並隔離患者,採取必要消毒和預防措施。

免疫低下者易感染 抗藥性真菌致死率高

根據《富士比》報導,耳念珠菌是一種存在於皮膚和粘膜的無害酵母菌,免疫正常的人感染機率極低。但Bruce Y. Lee解釋,對於一些已經住院一段時間,且免疫力低下、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剛接受過手術、抗生素治療或裝導管的患者,可能會染上此真菌。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傷口、血液和耳朵。雖然人類尿液和呼吸道中也發現此真菌,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造成危害。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曾針對2016-2018年在紐約市醫療機構中,發生的51例感染病例進行回顧,所有患者在感染前已有嚴重疾病,年齡從21歲到96歲不等。近一半(45%)患者在被診斷耳念珠菌感染後,於90天內死亡。其中,50名患者(98%)體內的耳念珠菌,都對一種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有抗藥性。針對不同病房的測試顯示,在20個醫療機構中,有15家都發現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產生抗藥性 擔憂院內感染

《現場科學》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2016年,首次發布抗藥性耳念珠菌的警報,近期更將其描述為「嚴重威脅」。警報指出,在2009年首次從日本患者的耳朵中,分離出此真菌,且感染歷史可一路追溯到1996年的韓國。

根據CDC報告,大多數耳念珠菌的菌株,對至少一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並且超過三分之一菌株對兩種藥有抗性,少部分菌株甚至能抵抗三種抗真菌藥物。更令人擔憂的是,此真菌能在物體表面存在相當長的時間,也已經在醫院和診所內傳播。全球都有該真菌感染的報告,包括英國、西班牙、印度、委內瑞拉和美國。美國至今已累積587名案例。

抗藥性機制原因不明 可能與藥物濫用有關

由於抗藥性耳念珠菌菌株在不同洲的遺傳機制不同,顯示抗藥性是分別演化而來。目前尚不清楚原因,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廣泛使用抗菌劑,會促使耳念珠菌產生抗藥性。《PLOS Pathogens》就曾指出,抗藥性煙麴黴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崛起,就與一種廣泛使用的Azoles類藥物有關。

醫籲院所自主揭露 採取必要措施

面對超級真菌威脅,Bruce Y. Lee引用《紐約時報》一份投書指出,英國某醫院在2016年發現,耳念珠菌有院內感染問題,卻因為怕「引起大眾恐懼」,僅向英國政府和感染患者揭露,且此手法在各國醫院都有所聞。他批評,「就好像觀眾在看電影,卻不告訴他們電影院有老虎一樣。」人們有權知道會殺死他們與家人的資訊,據此來選擇防範措施較好的醫療院所。

Bruce Y. Lee強調,快速檢測此真菌雖有困難,卻很重要,當患者被確診,應馬上進行隔離,且所有進出該病房的醫護人員需有防護措施,並利用清潔劑進行必要消毒。

參考資料:

1. Candida Auris: Why This Fungus Is An Emerging Threat.

2. Deadly Fungal 'Superbug' Spreads Worldwide, Alarming Scientists.

【延伸閱讀】 熟男殺手食道癌 吳思遠:三合一才拼得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2歲的林太太,是位身材豐腴的家庭主婦,張羅完一家老小、忙完家務之際,偶爾也跟姊妹淘聯絡感情;無奈每次聚會、外出旅遊,聊天聊到太激動哈哈大笑時,尿竟從尿道口滲了出來,搞到出門除了護墊之外,還要多準備褲子,免得出洋相。 術後兩天移除尿管 大笑不漏尿 掙扎許久,林太太終於...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9月號) 臉上的皺紋,不論是抬頭紋、皺眉紋、眼尾的細紋,都可以透過施打肉毒桿菌素來抗皺,但是,你知道目前國內所使用的肉毒桿菌素,都帶有複合性蛋白質,可能造成施打數次後自體產生抗體,再施打肉毒桿菌素就容易失效。來自德國新一代肉毒桿菌同時具美國FDA認證,不含複合性蛋白質,不會產生抗體,讓你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常發生於中年女性的間質性膀胱炎是持續的慢性膀胱炎,經常由於憋尿、勞累及反覆感染衍變而成,典型症狀是頻尿、尿急,同時併有膀胱脹時的恥骨上疼痛,屬於中醫淋病範圍,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 單從發炎或感染無法說明病因 診斷則須依賴病史及膀胱鏡檢來做確認,急性期可檢驗尿中白血球增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蟬聯34年榜首,不論患者或是家屬通常面對一種癌症病症就聞之色變,更何況有七種不同癌症。76歲的阿美阿嬤從49歲診斷出左下肺扁平細胞癌,今年8月又發現右上肺腺癌,27年間中總共有七種癌症。兩次肺癌都由台南市立醫院吳明和院長執刀,吳明和院長表示,阿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