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趕不走的足底筋膜炎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治療與保養

趕不走的足底筋膜炎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治療與保養

每天早上起床,腳底碰到地板的那一瞬間,感覺劇痛直衝腦門,每踩一步都是煎熬,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表示,此現象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為現代人常見疾病,不同年齡層皆可見,又好發於40歲以上、有長期久站久走習慣、體重過重或是先天足底結構異常者。

 

足底筋膜是一層纖維筋膜,功能是在人們行走或跑步時,負責支撐足弓及吸收震力,擔任緩衝墊的角色,其病理機轉通常是由於長時間的過度牽拉與傷害,跟骨與筋膜交界處一再重複承重,進而產生退化性變化甚至發炎鈣化,造成患者足跟或蹠骨處反覆疼痛,甚至伴隨小腿肌肉緊繃,常於晨起或久坐後起身的前幾步疼痛感特別明顯。雖然足底筋膜炎並不是致命疾病,但造成患者心理上極大負擔,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目前針對足底筋膜炎,治療上有許多方式,包含中醫針灸穴位、局部注射類固醇,搭配物理治療與足部輔具使用等,如今更有新式的「肌肉骨骼震波療法」,臨床研究指出,其療效相較於其他方式,有更進一步明顯而迅速的效果。

 

陳正倫醫師表示,所謂肌肉骨骼震波療法,係運用高能量集中於慢性疼痛部位,依組織深淺程度,給予強弱不等的高能量震波,引發生理刺激與再生反應,如:促進血液循環及代謝、組織再生,達到修復效果,也可促進鈣化組織崩解吸收,使肌腱恢復。

 

平時保養與預防上,穿著柔軟有氣墊的鞋子或特製鞋墊,可幫助吸收地面反作用力,均勻分散壓力;患者若有過重問題應減重,長久站立時應定時休息,可經常按摩腳底並做適度的下肢拉筋運動,或用38~40度熱水泡澡或是泡腳,促進腳底血液循環,以上方法皆有助於改善或預防足底筋膜炎症狀。

 

但並非所有的足底痛都是足底筋膜炎,可能是由其他症狀所引起,例如:神經壓迫、肌腱炎、足跟墊疼痛症候群等,陳正倫醫師提醒大家,若出現足底疼痛時,應儘早就醫確診治療,避免延誤病情,而平時的預防也非常重要,建議針對造成傷害的致病因子予以排除改善,可預防傷害一再發生。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將在2021年元月起放寬美豬進口管制,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長期對健康方面的影響,應更嚴謹且充裕討論後再做開放,董氏也整理出3大問題: 問題1:幼兒園誰來把關?孩童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強調,家長都希望孩子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大家一定都聽過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那有聽過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嗎?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杰是一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但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小杰被帶到醫院的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隔1個禮拜就是中秋節,家家戶戶除了烤肉以外,不論是送禮或收禮都會選擇一箱箱文旦,由於烤肉多是高油高膽固醇食物,文旦正好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都很豐富,加上能幫助降低膽固醇與血壓,相當適合大餐後食用。但對於正在服用高血壓或高血脂藥物的慢性病患,如果藥袋與醫師有警告,切記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