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趕不走的足底筋膜炎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治療與保養

趕不走的足底筋膜炎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治療與保養

每天早上起床,腳底碰到地板的那一瞬間,感覺劇痛直衝腦門,每踩一步都是煎熬,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表示,此現象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為現代人常見疾病,不同年齡層皆可見,又好發於40歲以上、有長期久站久走習慣、體重過重或是先天足底結構異常者。

 

足底筋膜是一層纖維筋膜,功能是在人們行走或跑步時,負責支撐足弓及吸收震力,擔任緩衝墊的角色,其病理機轉通常是由於長時間的過度牽拉與傷害,跟骨與筋膜交界處一再重複承重,進而產生退化性變化甚至發炎鈣化,造成患者足跟或蹠骨處反覆疼痛,甚至伴隨小腿肌肉緊繃,常於晨起或久坐後起身的前幾步疼痛感特別明顯。雖然足底筋膜炎並不是致命疾病,但造成患者心理上極大負擔,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目前針對足底筋膜炎,治療上有許多方式,包含中醫針灸穴位、局部注射類固醇,搭配物理治療與足部輔具使用等,如今更有新式的「肌肉骨骼震波療法」,臨床研究指出,其療效相較於其他方式,有更進一步明顯而迅速的效果。

 

陳正倫醫師表示,所謂肌肉骨骼震波療法,係運用高能量集中於慢性疼痛部位,依組織深淺程度,給予強弱不等的高能量震波,引發生理刺激與再生反應,如:促進血液循環及代謝、組織再生,達到修復效果,也可促進鈣化組織崩解吸收,使肌腱恢復。

 

平時保養與預防上,穿著柔軟有氣墊的鞋子或特製鞋墊,可幫助吸收地面反作用力,均勻分散壓力;患者若有過重問題應減重,長久站立時應定時休息,可經常按摩腳底並做適度的下肢拉筋運動,或用38~40度熱水泡澡或是泡腳,促進腳底血液循環,以上方法皆有助於改善或預防足底筋膜炎症狀。

 

但並非所有的足底痛都是足底筋膜炎,可能是由其他症狀所引起,例如:神經壓迫、肌腱炎、足跟墊疼痛症候群等,陳正倫醫師提醒大家,若出現足底疼痛時,應儘早就醫確診治療,避免延誤病情,而平時的預防也非常重要,建議針對造成傷害的致病因子予以排除改善,可預防傷害一再發生。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例(第692例至694例),分別由愛爾蘭、德國、印尼入境,當中有2人隔離檢疫期滿後,才發現病毒陽性,匡列接觸者16人,當中4人列居家隔離。 30多歲本國籍女性 愛爾蘭唸書回台確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我還想講話!」50歲的林先生有菸酒習慣30年,半年前聲音開始沙啞,他不以為意,3個月後幾乎沒聲音了,直到至醫院檢查發現,聲帶長了1.5公分大腫瘤,以是二期喉癌;林先生認為說話才能表達情感,醫療團隊為了保留其說話功能,不採喉頭切除,進行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現在他說話無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腫瘤侵蝕你的身體,無所不用其極的提醒它的存在,讓人不得不對它敬畏三分。」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江戴圓,每天看盡生離死別,深刻明白「生、老、病、死」,如同醫院窗外的四季交替一樣,是人生必經之路。不過大多數病人一旦被宣告罹癌,難免感到震驚、心生怨懟,因此對於能處之泰然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9歲的李先生,因腹脹及偶有血尿進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其有高血壓,故醫師安排一系列檢查後,再發現其肌酸酐高達5mg/dl,進而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有大小不一水泡,進一步詢問病史後得知,其父親60歲時因不明原因腎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醫師懷疑李先生是屬於遺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