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各縣市政府公布本土確診者足跡,其中被指揮官陳時中評為「重中之重」的高雄港,更發出1800則細胞簡訊,通知足跡有重疊者採檢。高雄市長陳其邁提醒,如收到細胞簡訊後,未主動前往採檢,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千到1萬5元。


收到細胞簡訊未主動前往採檢 最高罰1萬5千元


陳其邁表示,從12日起有進出過高雄港中島商港區,旗津造船廠、修船廠區相關接觸風險的民眾或工作人員約2千餘人,由於會有很多包商、顧客等,我們會用細胞簡訊通知。 如果當事人收到簡訊,務必到旗津社區專案篩檢站、或高雄港篩檢站,進行3階段篩檢(每3天分別進行PCR、PCR、快篩採檢)。並遵照加強型自主健康管理(量體溫、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禁止到人潮擁擠場所等),才可入場工作。收到簡訊未依指示前往者,將以傳染病防治法處以新台幣3千至1萬5千元罰鍰。


實聯制簡訊「+1」行不行? 陳時中:實聯制要確保有風險的人得到訊息


如果多人同時入場,很多人為節省時間,會推派1名代表發簡訊,並註記「+3」表示有3人同行。但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如果照這方法標記,到後台可能出現亂碼。莊人祥表示,在尾端輸入數字,確實可行。指揮中心昨日與高雄市府了解過後,確認只是後台下載實聯制時格式有錯誤,與高雄市府解釋過。另有媒體報導提到簡訊後台,可能造成個資外洩。莊人祥強調這是誤會,實聯制資料僅傳輸個人的電話號碼,其餘僅店家資訊。


不過更大的問題,應該在於個人沒有確實做好實聯制,一旦疫情發生,疫調時只能聯絡到代表人,而代表人若沒有主動提到或無法確定當時同行有誰,就很容易造成防疫的漏洞,無法確實做到接觸者的匡列。


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如真要做疫調,登記的人還要回憶有誰同行,漏報1人的情形確實可能發生。「實聯制是讓有風險的人得到訊息,因此建議還是所有人都掃,較為確實。」


指揮中心表示,現在適用春節檢疫專案者,在集中檢疫所的有204人、在防疫旅宿為26,708人,包括「10+4」與「7+7」的第2階段在宅檢疫者。


台北房仲男足跡廣 新北市府公布足跡


北市男性房仲(案18375)傳染給住在新北的客戶案18518,房仲的足跡跨越台北市與新北市,除了超商與超市外更有涮涮鍋店。9天內有全家、家樂福、捷運西門站、江子翠站。新北市衛生局公告,案18375在1月23日遭匡列接觸者隔離,採檢PCR陽性、Ct值19.4,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目前匡列居住新北接觸者共40人、1人居家隔離。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新北市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截取自新北衛什麼


高雄市擴大採檢 只要曾經出入港區一帶都要主動採檢


高雄市的確診者足跡則有多家小吃攤、藥妝店等。不僅是與這些足跡有重疊,只要您曾出入過港區一帶,或是曾到那裏工作,便需要出面採檢。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高雄市府將擴大採檢,同時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截取自陳其邁FB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高雄市強調未來將擴大採檢,並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截取自陳其邁FB)


桃園市公布案18348、18514兩例 及遠雄自貿港區確診個案相關足跡


桃園市府在下午公布更新足跡,加入案18348、18514兩案,同時也公布遠雄自貿港區確診個案相關足跡。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桃園市公布足跡。(圖/截取自桃園事FB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桃園市公布足跡。(圖/截取自桃園事FB)


足跡整理!實聯制「+1」行嗎? 沒收到簡訊疫調難匡列

▲桃園市公布足跡。(圖/截取自桃園事FB)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本土疫情延燒學童提早放寒假 慎防3C接觸近視不飆升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人體需要許多營養物質維持機能正常運作,其中維他命D除了幫助身體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也能提升整體免疫能力,近期更有研究指出,體內維他命D濃度較高的人,感染武漢肺炎機率較缺乏的更低,然而根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的數據顯示,約有6成國人缺乏維他命D,竹山秀傳醫院外科醫師蘇啟成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距離3警戒期限7月12日僅剩不到1周,多個縣市都恢復「+0」個案數,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7例本土個案,台北市14例最多,新北市11例次之,彰化縣有1名個案外,屏東Delta群聚再增1人,增加17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多數新增病患未有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21年5月疫情升溫,在三級警戒下,民眾盡量避免外出,降低群聚感染,在醫院裡也延後非緊急的手術、檢查與住院,然而癌症病人卻面臨著擔心新冠肺炎感染,一方面卻又害怕因為延後治療而讓疾病有所變化,此時就凸顯醫院與癌症病人的順暢溝通的重要性。疫情減少非急性住院 家屬情緒壓力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