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跑走運動加速體脂燃燒~比單純跑步、走路更有效!

研究發現,「跑走運動」比單純又規律的跑步、走路更有效。醫師指出,運動有4個要件:1是心跳要增加、2是大型肌肉要動、3是時間要夠、4是持之以恆。光是只有走路是不夠的,至少要跑步才算是運動。

跑走運動加速體脂燃燒~比單純跑步 走路更有效!

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新北市土城醫院副院長葉文凌醫師指出,想要健康,只靠跑步根本不夠,「跑走運動」才是王道。也就是「跑跑停停」,跑累了就用走的,不僅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更能加速體脂燃燒、降低復胖風險。

跑走運動 先小跑步熱身

基本上,跑走運動簡單易學,開始一定要先小跑步熱身,接著要做伸展運動,而運動完之後,也記得要把伸展運動再做1次,當作是「收操」,以減少運動痠痛風險,而且1週至少要有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這些是基本要求。

同時,足夠的水分和熱量及營養是基本必備的。如果手上有心跳測量儀,自是上上策,大大加分。但是千萬別穿夾腳拖,基本配備是要穿避震良好且大小適合的鞋、舒服的厚襪、適當寬鬆不束縛的衣著,以及帽子或運動型太陽眼鏡。

跑走運動加速體脂燃燒~比單純跑步 走路更有效!

研究發現,「跑走運動」比單純又規律的跑步、走路更有效。

減重燃脂 改變運動速率

葉文凌醫師強調,結合「慢跑」與「快走」輪流交替進行的跑走運動,比單純跑步更好,更健康;尤其是跑走運動打破跑越快才會瘦越快的迷失,事實上,兩者比較,跑越快反而無法燃燒太多脂肪,瘦得越慢。

但若利用慢跑、快走輪流交替進行的運動,不斷改變運動速率,就能打亂大腦及肌肉組織習以為常的節奏,干擾身體肌肉的運動記憶,不僅對肌肉及關節反射有助益,也會持續維持「減重燃脂」效果。

跑走後飲食 熱量限300大卡

至於跑走運動,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內,切記別空腹或是吃大餐。運動前應多喝水,預防脫水,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同時適量補充含有維生素B群及抗氧化的食物,並且適量增加醣類與蛋白質的攝取,以避免運動時血糖降低。

同時,若要達到減重目的,跑走運動後飲食,建議蛋白質與醣類比例約1:3,組合熱量最好在300大卡以下,像是1根香蕉約120大卡,再搭配小盒低脂牛奶約136大卡,共256大卡,即能提供運動後所需能量。持之以恆,減少復胖風險。

【跑走運動小叮嚀】;

跑走運動不是散步,運動一定要增加心跳才有效果。而不論是跑或走時,姿勢依舊是跑步的姿勢。也就是:眼向前、腰挺直、手提高、腳要正、氣要足。若如麵龜般跑步是效果大減的,同時運動前、後一定勿忘要做暖身操。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688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內政部2021年全台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首見人口負成長現象,2021 年每月出生數均低於死亡數,全國總人口數更較前年減少18.5萬人。另外,2021 年出生人口、結婚對數雙雙也創下歷史新低,生育率已連續7年下降,顯示我國少子化問題嚴峻。 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碳水化合物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許多民眾怕胖,心中不免揚起一些疑惑:「真的不能吃碳水嗎?要吃多少碳水才剛好?吃了碳水就會胖嗎?」擁有營養師資格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吳皓宇表示,看完這篇文章,跟著我們更了解碳水並且打破對它的迷思吧。 碳水化合物 運動關鍵營養成分 吳皓宇表示,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疫情期間民眾作息改變、無形的生活壓力及新冠疫苗接種後也可能導致罹患帶狀皰疹機率增加。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年長者罹患帶狀皰疹機率較高,但最近發現年輕人發病的情形也不少,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據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只要腳底腳指出現傷口或感染,就可能因周邊血管阻塞而影響癒合能力,有人因此截肢。國衛院、清華大學攜手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動物實驗證實,可加速血管新生,降低截肢風險。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