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躁鬱症發作莫名怒罵同事 每月一針助重返職涯

躁鬱症發作莫名怒罵同事 每月一針助重返職涯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平時在工作上溫和內斂的李小姐,去年底突然不斷與同事、客戶在小事上起爭端,甚至購買了一堆昂貴的物品囤積在辦公室裡,主管與家人因察覺李小姐的表現與過去大相逕庭,進一步關心陪伴就醫。後來,李小姐經確診為雙極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正達表示,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的治療數個月後,李小姐目前病況穩定,順利回到職場,因為針劑僅需每月回診施打,保障了李小姐在治療上的隱私性,不必擔心被問「你生病了嗎?」、「這是什麼藥?」,讓她可以及早診斷治療,在年輕歲月不被疾病打倒。

躁鬱反覆情緒起伏大 長久造成腦損傷

躁鬱症的躁期症狀包括有別以往的充滿自信與活力、用不完的體力、愛與人交流、部份也有脾氣暴躁的狀況。李正達醫師說明,躁期症狀看似正面,不過當進入鬱期時,又會變得鬱鬱寡歡,凡事提不起勁,雙極性的表現將使患者情緒起伏過大,對腦部造成損傷,且每一次發作,都將導致腦部退化,甚至未來可能產生「假性失智」的情況,影響到後續的人生發展,因此能否讓患者持續治療、保持穩定是重要的治療目標。

新一代長效針改善副作用 患者接受度提升

目前治療方式有分成藥物與長效針劑,因躁鬱症好發族群為青中年,平日可能都需上課、上班來維持正常的生活。李正達醫師提到,使用長效針劑可以提升患者在用藥上的隱私性,也不必擔心口服產生的皮膚癢痛等副作用。傳統的長效針劑較易出現錐體外症候群,造成眼球上吊、動作僵硬,然而現有新一代每月一針長效針劑,除了改善副作用問題,也可幫助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一個月的效果,在臨床上,患者的接受度提高許多。

躁鬱症目標降低復發 穩定治療可避免住院

李正達醫師也提醒,相較其他精神疾病罹病因素的層面較廣,躁鬱症為大腦失常的生理疾病,也因此目前在藥物治療效果上都很好,可以看到許多患者都因「穩定規律治療」,將病情控制得很好,不僅復發的狀況減少,每年住院次數也大幅降低,不影響到後續人生規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漸暖,腸病毒日趨活躍。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腸病毒急診病例新增342例,雖尚未出現感染重症的確定病例,但隨天氣變暖,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該署呼籲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統計,國內近2周急診腸病毒病例比率,從千分之1.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心肌梗塞總是來的突然又無法預測,讓不少民眾憂心忡忡!像是今年43歲、有家族病史的蔡先生,平時熱愛慢跑運動、也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但卻在40歲那年因心肌梗塞而被送至急診。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女性,但有家族史的民眾,發病年齡可能會提早許多!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春天的氣候不穩定,陰晴不定,又潮濕多雨,大自然很需要雨水的滋潤,但是在此春意盎然的時節,卻也是許多疾病的好發期;中醫師提醒,春天常會有瘟病,更嚴重就可能會出現瘟疫,一定要小心防範,在飲食上最好是清淡為宜。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最近門診常有許多腸胃不舒服以及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中國超模宋姍姍因常感到胸悶、心悸而來台健檢,發現患有「二尖瓣脫垂」,新聞播出後,喚起不少民眾對「名模病」的好奇。不過,醫師表示,由於二尖瓣脫垂只是身體的小毛病,並非重大疾病,因此治療上多以定期追蹤複查心臟超音波為主。什麼是「二尖瓣脫垂」?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魏崢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