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躁鬱症發作莫名怒罵同事 每月一針助重返職涯

躁鬱症發作莫名怒罵同事 每月一針助重返職涯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平時在工作上溫和內斂的李小姐,去年底突然不斷與同事、客戶在小事上起爭端,甚至購買了一堆昂貴的物品囤積在辦公室裡,主管與家人因察覺李小姐的表現與過去大相逕庭,進一步關心陪伴就醫。後來,李小姐經確診為雙極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正達表示,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的治療數個月後,李小姐目前病況穩定,順利回到職場,因為針劑僅需每月回診施打,保障了李小姐在治療上的隱私性,不必擔心被問「你生病了嗎?」、「這是什麼藥?」,讓她可以及早診斷治療,在年輕歲月不被疾病打倒。

躁鬱反覆情緒起伏大 長久造成腦損傷

躁鬱症的躁期症狀包括有別以往的充滿自信與活力、用不完的體力、愛與人交流、部份也有脾氣暴躁的狀況。李正達醫師說明,躁期症狀看似正面,不過當進入鬱期時,又會變得鬱鬱寡歡,凡事提不起勁,雙極性的表現將使患者情緒起伏過大,對腦部造成損傷,且每一次發作,都將導致腦部退化,甚至未來可能產生「假性失智」的情況,影響到後續的人生發展,因此能否讓患者持續治療、保持穩定是重要的治療目標。

新一代長效針改善副作用 患者接受度提升

目前治療方式有分成藥物與長效針劑,因躁鬱症好發族群為青中年,平日可能都需上課、上班來維持正常的生活。李正達醫師提到,使用長效針劑可以提升患者在用藥上的隱私性,也不必擔心口服產生的皮膚癢痛等副作用。傳統的長效針劑較易出現錐體外症候群,造成眼球上吊、動作僵硬,然而現有新一代每月一針長效針劑,除了改善副作用問題,也可幫助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一個月的效果,在臨床上,患者的接受度提高許多。

躁鬱症目標降低復發 穩定治療可避免住院

李正達醫師也提醒,相較其他精神疾病罹病因素的層面較廣,躁鬱症為大腦失常的生理疾病,也因此目前在藥物治療效果上都很好,可以看到許多患者都因「穩定規律治療」,將病情控制得很好,不僅復發的狀況減少,每年住院次數也大幅降低,不影響到後續人生規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國內每800名新生兒中,就可能有1名是「唐寶寶」。不少準媽媽以為高齡孕婦才是高風險族群;然而,國外一項研究統計發現,高達半數唐氏症兒,是由34歲以下的年輕孕婦生下!唐氏症發生率約為800分之1澳洲雪梨艾佛烈王子皇家醫院高風險產科教授Jo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2017)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為高雄市楠梓區大昌里56歲女性,有慢性病史,因陸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噁心、畏寒、紅疹、腹瀉等症狀分別於7月24日、25日就醫,因個案家人亦出現疑似登革熱相關症狀,7月26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精準醫學概念襲捲全球醫界,國內有生技集團就打造了「精準皮膚醫學概念店」,期望將資訊科技如氧氣般滲入人類生活,提供肌膚基因檢測、高階多重光譜影像科技檢測儀等多項高科技檢測,利用大數據分析肌膚老化問題,讓民眾找到最適合的保養方式。精準醫學「活氧計畫」 皮膚精準保養該生技集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三十年增長5.7倍,死亡率連續蟬聯十年之冠,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就有一名肺癌患者死亡,且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僅剩不到5%。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