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重,關節酸疼、沒胃口!祛不了濕別怪薏仁,是你煮錯了!

夏至已過,小暑將臨,今年雨水又特別多,正是濕熱重的人最難熬的時候。如果經常會覺得渾身軟綿綿,沒胃口,身體重,關節酸疼,臉上的痘痘遷延不愈,通常就是濕熱找上門了。

身體重,關節酸疼 沒胃口!祛不了濕別怪薏仁,是你煮錯了!

祛濕都會想起薏仁(也叫薏米、薏苡仁,以下通稱薏仁),說到薏仁大都知道它性寒,不能長期用。本草的古籍裡有這些描述:

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

——《本草正》

薏仁味甘淡,性降而滲,利水。所以薏仁的「祛濕」是從下而祛的,濕氣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吃薏仁後,二便增多,甚至可能有腹瀉現像,都是正常的排濕現像,只要排便後神清氣爽就好。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准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

——《本草新編》

這裡對薏仁的評價尤其高,不僅祛濕,而且還不損耗「真陰之氣」,且對用量並沒有嚴格的說法,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濕盛在下」,所以,這些「濕」薏仁能輕松對付:

腳氣、下肢水腫、風濕痹痛、小便頻繁、大便不成型、陰囊潮濕、白帶異常

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之。妊娠禁用。

——《本草經疏》

雖說薏仁是「祛濕神器」,但並不是人人適用,用對了才好。所以,這些「人」要躲開薏仁:

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孕媽媽

身體重,關節酸疼 沒胃口!祛不了濕別怪薏仁,是你煮錯了!

關於怎麼吃薏仁,這只說一個「常識級」吃法——薏仁赤小豆湯。但做法經過改良,更容易煮爛,祛濕效果也會更好。

1、取赤小豆一把、薏仁一把,洗淨瀝干。

2、把砂鍋燒熱,將赤小豆、薏仁干炒至微香。

3、加適量水,一定要漫過薏仁和赤小豆,浸泡3小時。

4、蓋上蓋子大火煮開,關火,燜10分鐘。此步驟重復3次。

5、最後一次煮開時,加入肉桂粉,再關火燜半小時即可。

其中,干炒、加肉桂粉,都有溫陽祛濕的意味。一方面可以平衡薏仁的寒性,另一方面又能升發陽氣,促進水液的代謝。

身體重,關節酸疼 沒胃口!祛不了濕別怪薏仁,是你煮錯了!

關於薏仁赤小豆湯,還有兩個常見的誤區:

1、一直煮就會煮爛

現實跟想像總是會有差別呢。一直煮其實很難煮爛,我試過煮倆小時,中途加水,一直都是沸騰的狀態,糊鍋了還不爛。

2、煮開花了就沒效果了

如果是發汗或者催吐,通常不能久煮,取輕靈上揚的意味。但薏米赤小豆的祛濕,是向下的滲濕,主要通過二便排出濕氣,「煮開花就無效」的觀點有待商榷。

3、只能喝湯不能吃豆

豆子和薏仁的藥效大都在湯裡,但並不意味著吃豆子吃薏仁就會生濕氣。而且赤小豆和薏仁經過干炒,健脾且更好消化,如果愛吃湯料的話,完全可以喝湯吃豆。不愛吃的話光喝湯也很好。

所以,如果喝了薏仁赤小豆湯,覺得沒效果甚至不舒服,先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然後再改良一下做法試試看!好好祛祛濕,過個清爽的夏天。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愛美女性喜歡化厚重眼妝、戴著又長又翹的假睫毛,或是配戴炫亮、時尚的有色隱形眼鏡,這些其實對眼睛健康都有潛在的風險,一旦沒有卸除乾淨,或是對鏡片上的染料過敏,就有可能感染發炎,導致眼睛出現過多分泌物(眼屎)。然而,眼屎過多只是一種症狀,更應注意罹患其他眼疾的可能性,並尋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新冠病毒趨緩,但家長們可別鬆懈,隨著暑假延後,恐增加學童感染腸病毒的機率!目前臨床上,也出現腸病毒71型的重症零星個案,最近幾週因腸病毒症狀就診個案也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宜准表示,雖因新冠病毒防疫採取衛生防護高規格措施,讓今年腸病毒就診人數比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28歲李小姐單身租屋在外、養貓相伴,因咳嗽超過2個月,看過幾次醫師,症狀仍無改善,尤其夜裡特別容易咳,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白天上班精神不濟,近1周來甚至咳到覺得喘,不得不就醫,沒想到過敏原篩檢竟是對塵蟎與貓毛嚴重過敏,經藥物治療及勤加清掃環境,症狀獲得改善,不必帶黑...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父母養孩子,總怕孩子吃得少,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胖嘟嘟,更是煩惱自己的孩子怎麼吃都吃不胖,是不是腸道吸收有問題?然而,期待腸道吸收狀況好,應先從建立均衡飲食習慣開始! 一直以來,孩子的身型總是被長輩拿來評斷父母會不會照顧孩子的依據,對養出瘦巴巴孩子的父母來說,內心其實也是充滿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