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躲疫情「不出門、不外食」調理包變夯 營養師教3招營養不失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秋冬再起一波大疫情,加上天氣冷颼颼,不少人為了避免人群接觸,減少感染風險,不但少出門,連外食都刻意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懶人料理、口味又眾多的「調理包」成為餐桌上快速救急的一項選擇,但營養師提醒,畢竟調理包屬於加工食品,最好學會3招才能吃得較健康。

加工食品吃下肚,對健康是否有不好的影響?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點出了不少人的疑問,因此第1招就要學會把「營養成分標示」看仔細!

潘富子指出,加工食品為了保存或保留食品的風味,大多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較多的調味料或添加物,所以應避免太多添加物在內的,並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調理包內成分常見的是鈉含量偏高,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長期吃下過多鈉,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第2招,可優先選擇冷凍鮮食調理包。目前市售常見調理包大致可分為冷凍、耐高溫軟袋包裝、罐頭等方式,而冷凍包裝食物有水餃、咖哩雞、燉煮牛肉、排骨湯等,以防食物變質,通常冷凍包裝的保存期限會較短,食材上也會較新鮮。

潘富子說,常溫料理包通常可以在常溫環境下放置1到2年,製造方式不需添加防腐劑,而是經過高溫殺菌後真空密封包裝才得以保存這麼久的時間,但也因經過高溫殺菌處理,過程中也使部分營養素流失的較多。提醒民眾,不管何種包裝主要還是依照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做為優先篩選條件。

潘富子強調,第3招則是別忘了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因市面販售的調理包口為大多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若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菜、水果、乳品類等營養素,所以食用時要記得搭配新鮮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的攝取及足夠的鈣。若是用肉類食品料理包,除了蔬果、乳品類,也別忘了可搭配適量的澱粉,如飯、麵、地瓜等全穀雜糧類來當作主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產疫苗一喜一憂 陳時中證實:國光一期牛步、高端挺進二期

陳時中證實「2千萬劑疫苗到手」 最早3月供貨、9大類人優先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藝人洪榮宏日前因外痔破裂,趕緊返台掛急診、動手術!妻子張瀞云描述事情發生當下,洪榮宏血流不止,但因為兩人身處國外,就醫不便,情急之下只得拿衛生棉救急,後來還去買成人紙尿褲。國內網路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也邀請藝人小Call,上節目分享媽媽因為痔瘡所苦的經驗。主持人鄭凱云也十分好...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孩考試成績太差,氣到「心肝嗶啵跳」卻意外發現健康警訊!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半年前開始,常感到胸悶、不舒服,尤其小孩上國小之後,每次看到考試單,一生氣就覺得胸悶、心悸,看遍各科也找不出原因,甚至以為是太焦慮,但治療不見效,輾轉至心...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公布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分析,癌症、心臟疾病、肺炎位居兩性十大死因前三名,而血管性及未明示之癡呆症則擠入女性十大死因的第十位。  108年男性十大死因順位依序為:1. 癌症2. 心臟疾病3. 肺炎4. 腦血管疾病5. 糖尿病6. 事故傷害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 高血壓性疾病9. 慢性肝...

閱讀詳情 »

▲(示意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天長達8小時都沒有解尿!一名60歲男子,先前就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以及尿流速極慢等症狀,日前突然長時間尿不出來,眼見膀胱越來越漲,坐立不安,趕緊跑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急性尿滯留,必須暫時放置尿管來緩解漲尿感。根據統計,急性尿滯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