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輔具怎麼選? 身體能力評估優先

輔具怎麼選? 身體能力評估優先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受傷、失能者及老年人,生活中不能缺少輔具,但適合的輔具怎麼選呢?專家建議,先經由治療師評估身體各方面功能,具有復健潛力的病患,應減少臥床、拉長站坐時間,才能避免體力退步,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高齡化世界第一

根據經建會推估,2018年國內65歲以上長者占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將增加至20%,平均每5人中就有1名老人,高齡化速度世界第一。第一社福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指出,國際研究顯示,輔具可以提升老人、失能者,甚至是照顧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參與感,並減少政府的醫療支出。

老人、身障者需人照顧

賴美智表示,根據資料統計顯示,老人族群中有6成依賴子女照顧,2成5依賴同為老人的配偶照顧,而身心障礙人口中近7成生活自理困難,有了輔具能夠幫助回歸正常生活。

購買輔具先評估

如何選擇輔具呢?輔具中心主任王志元指出,許多民眾急著幫親友添購輔具,卻未經過治療師評估,結果不適合或不需要,而花了冤枉錢。他建議,先進行身體能力評估,例如有復健潛力的病患,應選擇移位腰帶或輪椅氣墊座;重度失能者除了使用一般輪椅,也要增加姿勢變換功能及骨盆固定帶,適合的輔具能夠避免二度傷害,照顧者也可省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1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台灣的大學錄取率高達九成多,但對於家境清寒的學子來說,學雜費、生活費就是一大問題。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所的小恬,就是一路都半工半讀的孩子,在大學時期從事多種工作,包括家教、餐廳服務生、圖書館工讀、街頭賣花生,甚至到工地搬磚頭,做的滿手傷痕,只為生存下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三餐只吃八分飽,養生又延壽嗎?但又有許多人都認為,每餐就是要吃得飽飽的才能長得好、睡得好。究竟每餐該吃多少才是最健康的呢?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暨肝膽胃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表示,每個人維持身體運作的熱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 根據生理學研究,不論男女,年過30後每年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名14歲的林姓少女,原本活潑好動,但右腳踝莫名出現紅腫,以為是運動傷害導致,求診骨科、復健科都不見好轉。某天半夜驚覺左側膝蓋不僅劇烈腫痛且如饅頭大、關節也出現異常聲響,嚴重至無法站立與行走,就醫被診斷出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經藥物控制下已經痊癒,如今終於能夠正常行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座椅、安全帶、門把,來來回回酒精噴了又噴,擦了又擦,就是要求消毒確實,就怕一個不小心,成為病毒細菌傳播的溫床。新興傳染病疫情發生時,以往靠大眾運輸工具載送疑似病患至醫院診治,可能無形中因消毒不完全,造成疫情擴散。北市衛生局與交通局共同成立防疫計程車隊,希望在民間運輸業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