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輪班工作傷身心 感冒風險比正常班高3倍

  對於從事保全、超商、KTV、電話客服等工作的人而言,輪班是家常便飯,不過,台灣睡眠醫學學會1項最新調查卻發現,與正常班別的上班族相較,輪班工作者罹患慢性失眠比率高出了2.18倍,失眠盛行率為23.3%,大約每4人就有1人睡不好。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監事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以往研究發現,三高等慢性疾病、睡前使用3C產品為慢性失眠相關的危險因子,而此項研究則證實,輪班工作也是造成慢性失眠的主因。

  研究團隊透過網路調查共全台600位工作者,分別為固定日班工作者300位、輪班工作者300位,分析發現,固定早班工作人員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而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23.3%,為固定早班的2.18倍。

  研究結果顯示,換班頻率快及天數多,則失眠頻率也越高,若換班頻率是1周之內,則慢性失眠達35.4%。此外,每個月大夜班天數越高,則慢性失眠的比率也更高,1個月超過13天輪值大夜班,慢性失眠高達30.6%。

  進一步分析,睡眠障礙所引起的問題,在白天正常班者中,僅有2.7%曾經因為睡眠問題,而發生過交通事故,或工作上的意外傷害,但工作型態為輪班包含大夜班者,則高達25.3%曾經發生意外事故。

  李信謙指出,這也代表輪班工作者除了睡眠受到影響之外,睡眠品質不佳,也大大影響了清醒時的注意力及認知功能等,以致白天疲勞,提高嗜睡及意外風險。整體來說,輪班工作者罹患身心疾病風險較高,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情緒障礙,且免疫系統問題也較為明顯,感冒機率約為正常上班族的3倍。

  如果工作必須輪班,該如何減少對睡眠品質的影響?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建議,在換班時採用「緩慢輪班原則」。例如,先是長時間固定在某1班表,再進行班表轉換,每1班表維持2周以上,讓內在的生理時鐘可以與工作的外在時間同步。另外,因為生理時鐘需要調節時間,因此,輪班班別上的變動(尤其是轉換成大夜班),建議至少2天以上的適應或休假期間。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副理事長暨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楊建銘則提出「順時鐘方向的輪班」概念,也就是從「早班→小夜班→大夜班」,這會比如「早班→大夜班→小夜班」的逆時鐘方向的輪班,來得容易適應。國外有研究指出,順時鐘的輪班方式較好,除了可以改善心血管風險因子,在平均血壓、睡眠品質與睡眠長度上,都能獲得較明顯的改善。

相關推薦

中國武肺疫情捲土重來,昨天全國新增63起確診,創下半年來新高,而疫情最嚴重的河北省通報51起本土案例,境內的石家莊就佔了50例。目前河北多地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石家莊從昨天展開全面篩檢,當局也派出消毒大隊掃街。(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境外移入再+3! 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說明 快...

閱讀詳情 »

蕭乃彰博士/蕭中正醫療體系營運長、美國波士頓大學M.D., Ph.D.、再生緣生物科技獨立董事 廖可熏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再生緣生物科技研發部專案經理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異常會導致免疫系統異常低活性或過度活躍。在免疫系統過度活躍的情況下,身體會攻擊並破壞其自身的組織(...

閱讀詳情 »

高需求寶寶是天降大任給父母 「醫生!為什麼我家寶包老是哭個不停,從嬰兒床上抱起來就哭,才吃飽沒多久又哭,一睜開眼睛沒看到人更是哭鬧不休,實在好難帶啊⋯⋯」,每次在診間聽到筋疲力竭的爸媽問我這個問題時,我腦中的雷達就會偵測到,這個寶包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 通常「高需求」特質也會伴隨著「高敏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入住同一間防疫旅館的6樓及3樓的案719浙江台商以及案693德籍男子,最新病毒株比對結果出爐,病毒基因定序幾乎一樣,讓當初專家懷疑的「台商有可能是本土感染」、「旅館可能是破口」似乎被坐實。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仍搬出3大證據,對於兩人是否在台灣本土感染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