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辨明四熱 正確對抗炎夏燥熱

辨明四熱 正確對抗炎夏燥熱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夏季炎熱,許多人靠冰品、冷飲消暑,中醫師表示夏天容易燥熱,要先知道本身是屬於哪種體質,再選擇適合降暑的方式,如果貿然吃冰,會對身體二度傷害,建議民眾可以多吃蔬果與消暑的常溫西瓜,從蔬菜和水果中獲取水分並補充一日所需的白開水,才是維持體內水平衡進而達到消暑的好辦法。

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王繼榮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夏季常見燥熱有四種「陰虛內熱」、「實熱」、「暑熱」、「胃熱」,最常見的暑熱因台灣屬海島國家,溼氣重易造成暑熱、濕熱現象,容易有食慾不佳、胸悶、嗜睡等症狀,需藉由清熱、補氣、利濕,解表的藥材使其通汗,才能保持體內水分。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陰虛內熱為人體為陰陽,陰不足所以陽亢會更明顯,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出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乾、皮膚乾、心煩易怒、睡眠不佳,需藉由補陰的麥冬、石斛、天花粉等藥材,平衡人體陰陽五行。

另外實熱體質的人因身體健壯、火氣旺盛,飲食、排便習慣不好,愛吃重口味、肉類、補品,造成大便在腸道中不順,需藉由涼潤的食材如白木耳、百合、天冬降低火氣。胃熱部分為表現在上半身,口易渴、易餓,愛食肥甘厚味像是油膩、香甜、味道濃郁的食物,需藉由清淡、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飲食,降低胃熱過盛問題。

王繼榮提醒,體內燥熱是身體發出警訊,要注意是否為藥物造成內熱或是甲狀腺亢進引起,平日保健應早睡、飲食根據體質進食、適度運動、每日補充2000cc水分,有助於解決虛火過盛的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0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天氣潮濕又悶熱,已能感受到夏天的腳步。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時序進入「立夏」後,也象徵進入夏季,但是今年梅雨比較慢來,所以今年是個潮濕悶熱的立夏,這時立夏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立夏時節飲食上如果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容易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如果把異位性皮膚炎從人生中拿掉,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38年,歷經嘗試偏方、國中遭受同儕關廁所與頭澆冷水的霸凌、罹患憂鬱症、全身體無完膚、6年住院逾35次、皮膚癢到只能坐著睡等辛苦過程,自24歲就未曾有工作經驗的林小姐,誠摯地回答:「我想當幼稚園老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8歲先生,他的菸齡長達60年,每天至少抽一包菸,最近這兩個月體重驟降8公斤,近日還出現發燒、咳嗽、喘等症狀,被家人送至急診,經過PCR排除新冠肺炎後,收治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醫師安排支氣管鏡切片等相關檢查,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廣泛期。 小細胞肺癌初期症狀不明 發現多已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近來確診致病率低的Omicron人數連連攀升,這讓堅持病毒共存與認同應實施強制措施的兩派人士爭論不休。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高志文表示,就像台灣一年的車禍死亡率遠高於世界先進國家,但未見政府與民眾有多少積極作為,也不可能因此封馬路、禁汽機車一般。全世界要回歸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