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

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再引爆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在18年前因SARS和平醫院封院爭議,邱淑媞批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能「封」住病毒,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下午回應,「只出不進」考慮到醫療量能與負荷,醫療人員高壓工作容易有很大疏漏;但晚間陳時中政策卻類似180度大轉彎。


「只出不進」與「不進不出」? 陳時中:醫護人員負荷才是重點


陳時中特別說,很多專家都有各種角度不同方向,都有戰略面需要去選擇,我們決定「只出不進」,有人建議「不進不出」,也有提議「只進不出」,「不進不出」(封院)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向外擴散,但是院內感染風險增加,醫院滿滿的人,要隔離就不可能,醫護人員要照顧很多,沒有隔離感染機會就很高。


陳時中持續說明,「只進不出」的好處是有支援人力,到其他醫院的醫事人員到達,場地與動線都不熟悉,器具操作可能也會有困難,原來的醫護人員都在隔離,資料與技術交接都會有困難,照顧負荷沒有減輕,不熟練的醫護人員進駐,加上召回原本出院的病人,醫療量能非常難負荷,很容易就垮了。


陳時中強調,每種策略都有選擇,都希望疫情不會向社區擴張,但每一種策略都是選擇,現在只出不進,在病房區分紅黃區,如果沒有與確診病患有連結,就列在綠區轉出,當醫療負擔降低,醫護照顧量能也比較完整,但不論「只出不進」或「不出不進」都會有病人管理問題,所以才會分等級。


病人移出醫院也有管理困難 隔離與遠端關懷成關鍵


陳時中也說,因出院病人與陪病者都會有管理上困難,因此才會區分3個等級,要求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同時給予關懷服務,例如緊急醫療線上諮詢平台,利用手機APP維持聯繫,也讓部立桃園醫院繼續維持看診,執行效率好就是成敗因素與關鍵。


分區策略午間堅持 晚間疑似180度大轉變


然而就在陳時中對「分區管理」與「只出不進」解說辯護沒多久,因低風險區出院病人確診新冠肺炎,約3個小時後就在召開第2次記者會,對外宣布桃園醫院住院大樓不再分區,全部列為高風險區,但大量移出病患已經接觸社區,要再回醫院也是不可能任務,要求出院病人、陪病者、同住者全數居家隔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痠疼等所致的風寒痺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1、刮腹...

閱讀詳情 »

有一位女居士,今年快五十歲了,可是,如果她不說,沒人猜得出她的年齡,她看起來非常年輕,皮膚細膩白晰,既沒斑點也沒皺紋,很多人誤以為她才三十多歲。大家都對她的保養方法很感興趣,尤其是其它女士,都求她將青春永駐的秘方告訴自己。有些人猜她一定是用了什麼進口的護膚品牌,爭著問她是哪個牌子;有些人猜她一定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冷颼颼,一不小心,小寶貝就感冒了!小朋友感冒了怎麼辦?尤其是小朋友在半夜裡不舒服,哭鬧不休,往往是小孩難過,大人更難過。其實,目前已有可以緩解感冒症狀的兒童專用感冒藥可以使用,能讓家長放心;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如果小朋友服用兒童專用感冒藥三天仍無法緩解時,應立即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