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退休生活=隨心所欲?他短短5年吃喝、抽菸 竟快速吃出大腸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退休生活太放縱,當心「癌」第一個找上門!宋先生退休第一天開始,就自認已為工作打拼了大半輩子,為了犒賞自己,決定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但恢復抽菸習慣,更到處吃吃喝喝,毫不忌口,也不管營養均衡,5年下來沒有健檢過的他,因為貧血頭暈就醫,竟發現已是大腸癌。

原來宋先生自認體型不胖,體重也在理想範圍,退休後便不再安排健康檢查,但透過無痛腸胃鏡一檢查,竟意外發現腸胃已暗藏致命危機,不僅有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並在腸道內發現數顆大小不一的大腸瘜肉及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經病理切片後確診罹患大腸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男性發生貧血的機率較女性為低,若男性發生貧血就得提高警覺,大多因慢性出血,尤其是胃腸道出血在作怪。

慶幸的是,梁程超說,宋先生是及早發現腸道病變。大腸癌目前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都相當不錯,零期的大腸癌治癒率將近100%;第1期在術後也有90到95%的5年存活率;第2期與第3期的5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而第4期則驟降至約10到20%。

梁程超提醒,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人數不斷增加,且長期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原因可能與國人生活習慣有關,包括:肥胖、飲食習慣不佳(高油脂、愛吃紅肉、煙燻或加工食品)、抽菸、飲酒都是危險因素。

50歲以上為大腸癌的好發族群,且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政府免費提供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以及每3到5年安排1次全大腸鏡檢查。

梁程超說,且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的比例逐漸增加,建議民眾可提前至40歲開始,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早期病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史上最嚴!端午國道「封路」晚間9點啟動 匝道一回堵警力就驅離

疫苗不夠先買「救命藥」! 陳時中:千人份單株抗體藥6月中到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正式宣布機組員檢疫鬆綁,自3月7日零時起,調整國籍航空公司抵台航班的機組員檢疫防疫措施,只要是已接種疫苗追加劑(第三劑)且滿14天者,改為「5+5」(5居家檢疫+5天自主健康管理);且只要符合「一人一戶」檢疫條件者就可以回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被封為史上最嚴格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已於3月1日在立法院會中一讀通過,近日有新民調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支持納管加熱菸並禁用電子煙,相較於不滿兩成的不支持度,懸殊的落差也凸顯出民眾對於電子煙的隱患有著深深的疑慮。 對紙菸吸煙者來說,電子煙和加熱菸可成為菸草減害的替...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續維持在「個位數」的低檔,但3月大解封,尤其檢疫天數一口氣從14天縮短為10天,風險會不會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坦言,開放之後確診個案勢必增加,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但他不希望台灣像香港近期這樣大爆發,這是未來要努力的,而3月7日開放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7月後大解封,勢在必行了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分析全球疫情時認為歐美國家大解封可能性高,但陳時中進一步點出,也會伴隨著出現大流行,而台灣整個社會還無法承受這麼大的疫情,因此「我們不會跟他們同步」、「腳步會比他們慢一些」。 隨著疫情演變,國際已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