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透過復健運動 關節炎患者不怕做運動

透過復健運動 關節炎患者不怕做運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有些體重過重、關節炎或有心臟病的患者,因擔心身體無法承受折磨,或怕累怕痛等,寧可不願意運動,長期下來反而失去改善健康的機會;亞洲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簡文仁指出,其實只要懂得復健運動的方式,即使在生病狀態下,透過適當且正確運動,一樣能達到運動效果,幫助改善病症。
運用輔具護具 減少負擔
像是在游泳池中走路、踢腳或划手等,即使不會游泳,但透過泡澡或泡湯的方式,透過水的浮力讓身體活動起來,同樣能達到運動效果。簡文仁說,運動時,可以多利用護腰、護腕等護具,保護身體較脆弱部位,且可準備拐杖、鞋墊等當作輔具,減少運動時帶來的負擔。
記錄成果調整運動 提升自信力
理事長簡文仁進一步說明,平時運動時也可多使用筆記本或計步器,記錄自己運動的次數和時間,了解每天運動狀況,漸漸調整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透過日記方式也能提升自信心,而且運動時,要記得保持好心情,快樂地做運動,不要因運動引起反感等負面情緒,反而使運動成反效果。
尤其像是BMI超過25甚至是30的民眾,或是有關節炎等患者,都可利用復健運動的方式,達到運動效果;簡文仁呼籲,必要時,更可以諮詢專業復健科醫師的指導,找出正確的運動方式,養成生活習慣,只要能讓身體多活動,都能是運動的一種。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4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78歲男性,一年半前被診斷出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球性淋巴瘤)第二期,經過化學治療及類固醇治療後痊癒。日前電腦斷層追蹤時,發現縱膈腔及兩側肺門淋巴結腫大,肝臟也有許多腫塊,懷疑淋巴癌再發;在接受氟18去氧葡萄糖的正子/電腦斷層造影,以及大腸鏡及切片,確定為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高齡化趨勢已難以逆轉,當照顧者兼顧工作及照料孩子責任時,在照顧患者上更是一場長期抗戰!根據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者配偶的老人相比,照料著剛被診斷阿茲海默症或相關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指出,尤其若為老老照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率隨著台灣產婦高齡化的趨勢逐步增加,每10位孕婦就有1位屬於高危險妊娠。婦產科醫師指出,「高危險妊娠」是指懷孕過程中,母體或胎兒有潛在性危險,可能會造成胎兒異常、損傷或死亡,或影響母親的健康與生命的安全。「高危險妊娠」特別會造成胎兒早產、體重過輕、先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曾在過節時收到許多保健食品嗎?若平時已有定期需服用的藥品時,應先了解保健食品與藥品的成分以及疾病控制情況,必要時則可進一步諮詢醫師。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廖玲梅藥師指出,不要因為怕忘記服用藥物以及保健食品,乾脆全部一起服用,小心不僅無法達到功效,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糖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