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些行為超母湯!食物冰錯位置恐讓你拉不完

這些行為超母湯!食物冰錯位置恐讓你拉不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美國和加拿大曾在2018年11月底,爆發蘿蔓生菜受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事件,導致人心惶惶。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教授表示,臺灣常見的中式料理烹調方式是大火快炒,跟一般生食相較之下,雖降低微生物污染,但仍不可輕忽。

防範食品中毒 從微生物生長因子下手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近兩年的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以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名,但只要瞭解微生物的生長的影響因子,如水活性、pH值、溫度與其食品加工的方式,即可防範食品中毒。

水活性越高 微生物越容易生長
水活性與微生物在生長時可利用的自由水有關,當水活性低於0.85時,可大幅降低微生物的生長機會,在一般傳統加工上常見的乾燥手法等,就是降低食品水活性,藉此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另外, 一般微生物生長的最適當pH值在6.5-8.5,因此在食品加工上也常透過酸化的方式,使食品pH值降至4.6以下,避免微生物生長,但酸化容易影響食品本身的風味,故仍常配合其他加工方式延長保存期限。

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 正確保鮮不養菌
每種微生物合適的生長溫度有所不同,在傳統罐頭加工上,常透過121°C蒸氣加熱25-35分鐘的方式,殺滅有害的微生物。而冷藏、冷凍的方式雖可減緩微生物的生長,並殺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卵,但不能完全達到殺菌的效果。

民眾在冷凍、冷藏儲存食品時,應妥善包覆,並將生食放置於下層,避免滴液污染熟食,並避免食品重複解凍與冰箱存放過多食品,影響降溫功能。在烹調餐點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此外,若外食也應慎選衛生環境良好的餐廳,以降低發生食品中毒的風險。

【延伸閱讀】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隨著不同新冠疫苗陸續接種第1劑或第2劑,台中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常接獲病人疑慮關於接種的問題。科主任林亮宏表示,部分免疫疾病藥物可能會影響疫苗接種的保護力,建議病人在施打前,可先回診由醫師評估,再安排疫苗接種的恰當日期。 1名52歲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伍女士,日前預約施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2名工人日前同一天先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原來因工地防疫規定,即便高溫悶熱,工人僅能在喝水吃飯時脫下口罩,加上2人本身有腎臟方面宿疾,就醫確診為熱衰竭,其中1人更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住院治療,2天後順利出院並返回工作崗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8至22歲族群何時能打疫苗,許多家長與大專院校都非常關心,今(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18至22歲對象,能到預約平台登記輝瑞BNT疫苗,待12至17歲學生(約120萬人)施打完,隨即開放預約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輝瑞BNT疫苗優先提供國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振興醫院急診室接獲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MOC)電話,告知有位懷孕38周的產婦在119運送醫院途中,腹中胎兒的胎頭已滑出產道,急診室立即聯絡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準備保溫箱與接生所需器械與物品,由於來不及為產婦做新冠肺炎的核酸檢驗(PCR),因此協助接生的醫護人員都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