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發生不自主的強直收縮所顯示出的一種現象,運動中最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排腸肌.其次是足底屈趾肌。該病主要與寒冷刺激;電解質(尤其是鈣離子)丟失過多;肌肉連續快速收縮而放鬆不夠;疲勞過度有關。
徵象:發病部位的肌肉劇烈攣縮發硬,疼痛難忍,痙攣所涉及的關節,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礙,發生肌肉痙攣的士兵不能堅持參加訓練。發作常可持續數分鐘。
現場急救:總體原則是以相反的方向,持續牽拉痙攣的肌肉。牽拉時用力要均勻、緩慢,防止造成肌肉拉傷。
(1)小腿三頭肌(排腸肌)痙攣時.伸直膝關節,用力將踩關節充分持續背屈。也可由同伴幫助實施,並配合同部按摩,重力按壓、揉掐和點掐委中、承山、湧泉等穴。尤其是在游泳中發生痙攣時,要特別注意保持鎮靜,先吸一口氣,仰浮水面;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牢牢抓住抽筋肢體的足趾,並用力向軀幹方向拉;同時患肢膝關節盡量蹬(伸)直,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伸直。待緩解後,慢慢地游向岸邊。發生肌肉痙攣後,一般不宜繼續游泳,上岸後注意保暖,並做局部按摩,放鬆肌肉,減輕疼痛。
(2)足部屈拇肌和屈趾肌痙攣時,用力將足或足趾背屈。
預防措施:
1.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習,放鬆肌肉。
2.夏季運動要注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如食鹽、鈣),冬季訓練要注意保暖。
3.劇烈運動後,出汗和體溫很高,不能立即游泳;需先休息,待不再出汗及體溫降低後,再用冷水澆全身適應後方可下水。
4.感到很疲勞或飢餓時不宜進行訓練。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