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性痙攣與疼痛處置方法

運動性痙攣與疼痛處置方法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發生不自主的強直收縮所顯示出的一種現象,運動中最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排腸肌.其次是足底屈趾肌。該病主要與寒冷刺激;電解質(尤其是鈣離子)丟失過多;肌肉連續快速收縮而放鬆不夠;疲勞過度有關。

徵象:發病部位的肌肉劇烈攣縮發硬,疼痛難忍,痙攣所涉及的關節,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礙,發生肌肉痙攣的士兵不能堅持參加訓練。發作常可持續數分鐘。

現場急救:總體原則是以相反的方向,持續牽拉痙攣的肌肉。牽拉時用力要均勻、緩慢,防止造成肌肉拉傷。

(1)小腿三頭肌(排腸肌)痙攣時.伸直膝關節,用力將踩關節充分持續背屈。也可由同伴幫助實施,並配合同部按摩,重力按壓、揉掐和點掐委中、承山、湧泉等穴。尤其是在游泳中發生痙攣時,要特別注意保持鎮靜,先吸一口氣,仰浮水面;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牢牢抓住抽筋肢體的足趾,並用力向軀幹方向拉;同時患肢膝關節盡量蹬(伸)直,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伸直。待緩解後,慢慢地游向岸邊。發生肌肉痙攣後,一般不宜繼續游泳,上岸後注意保暖,並做局部按摩,放鬆肌肉,減輕疼痛。

(2)足部屈拇肌和屈趾肌痙攣時,用力將足或足趾背屈。


預防措施:

1.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習,放鬆肌肉。

2.夏季運動要注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如食鹽、鈣),冬季訓練要注意保暖。

3.劇烈運動後,出汗和體溫很高,不能立即游泳;需先休息,待不再出汗及體溫降低後,再用冷水澆全身適應後方可下水。

4.感到很疲勞或飢餓時不宜進行訓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想要穿衣服舒適又好看嗎,但常常卻又擠不出時間去健身房健身,其實只要在家就能辦得到;健身教練出身的演員林冠宇表示,不管是新手或是健身老手,只要懂得運用啞鈴就能鍛鍊到全身肌肉,且即使沒有啞鈴也沒關係,也能拿背包、裝滿水的水壺或是裝滿物品的提袋等替代,只要手拿得住且確保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台灣罹癌人數屢創新高,每年更有約17萬人死於癌症。為提升民眾對於癌症的重視及警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舉辦第3屆「為癌而跑」公益活動,希望藉此讓更多癌友與民眾了解運動的重要性,進一步達到推廣全民齊抗癌之目標。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活動除了傳遞健康理念,更期許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37歲健身網紅教練「筋肉爸爸」,自身沒有三高病史,卻在中秋節突然中風,幸好緊急就醫,搶救順利,目前正積極復健中。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說明,「腦中風送醫時間」為救治的關鍵,症狀發生後最慢應於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據統計...

閱讀詳情 »

「天呀!真的是我得癌症嗎?」、「我還有機會成為媽媽嗎?」一名42歲的陳小姐,是一個開朗負責任的護理師,因為左腹越來越大,以及腹部疼痛外院就醫,轉到台中榮總確診為卵巢癌,術後繼續接受六次化學治療,完成第一次所有療程。化療後人工受孕  卵巢癌患者迎接新生命臺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表示,陳小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