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遠離嚴重氣喘危機!辨別類型是治療關鍵

(記者張耀元報導)58歲的王阿嬤個性開朗,這幾年卻因嚴重氣喘所苦,為降低發作機率,減少自己外出活動的次數,成天悶在家中,心情也變得鬱鬱寡歡。儘管規律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與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只要遇到天氣溫差變化大,或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王阿嬤就會有氣喘發作症狀、甚至呼吸困難。直到年初做抽血檢測,發現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值偏高,使用生物製劑藥物治療至今三個月期間,氣喘症狀改善,漸趨穩定,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 。

辨別嚴重氣喘類型 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白血球是關鍵

 收治王阿嬤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副教授林鴻銓醫師表示,依據2018年研究資料顯示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約佔所有氣喘患者比例中的6.2%,目前台灣氣喘患者約有200萬人,其中嚴重氣喘人數就有將近12.4萬。常見嚴重氣喘類型可分為免疫球蛋白E過高引起,或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多導致。臨床治療方式採階梯式用藥,若傳統吸入型類固醇與支氣管擴張器無法穩定控制,就會加入口服型類固醇輔助。部份嚴重型氣喘病患已有健保給付之生物製劑可以使用,未來也希望健保能放寬給付條件,幫助更多嚴重氣喘患者減輕治療上的經濟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嚴重氣喘患者注意! 確認自身類型有助對症下藥

林鴻銓醫師說明,嚴重過敏型氣喘,症狀表現易因是否接觸到過敏原而忽好忽壞;而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發作原因則與體質、環境息息相關,如:天氣變化、交通廢氣排放等,症狀相對較持續頻繁地影響生活,且常伴隨共病發生,如:肥胖、鼻竇炎、胃食道逆流等。林醫師建議,若嚴重氣喘患者在按時回診、遵循醫囑用藥後,病情仍持續無好轉跡象,可進一步接受血液檢測,了解自身嚴重氣喘類型,才有助對症下藥,早日向「呼吸順暢、生活健康快樂」的願景踏近一步。

氣喘症狀勿輕忽 及早治療及早控制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葉國偉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除了使用生物製劑來控制氣喘,吸入型藥物的規律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氣喘患者如果長期忽略症狀,未按時用藥接受治療,除恐造成呼吸道重塑不可逆反應外,也將影響肺功能,進而增加氣喘急性發作之機率,不僅有疾病惡化風險,對於患者生活、經濟層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若民眾發現自己有咳嗽、喘鳴、胸悶等疑似氣喘症狀,切勿只使用健康食品或嘗試偏方治療 ,應儘速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讓症狀及早獲得良好控制。

 遠離嚴重氣喘危機!辨別類型是治療關鍵

圖:葉國偉醫師(左)與林鴻銓醫師(右)提醒,嚴重氣喘應辨別類型,以利對症下藥

 

相關推薦

醫師、護士爆出走潮後,還有誰讓你求醫無門? 醫改會調查,「等病床」是醫療民怨之首, 找關係靠人脈「喬」病床,都是你我熟悉的經驗。 奇怪的是,台灣人均病床數比歐美國家高, 連丹麥、美國、新加坡都比不上。 為何還有人在急診室等七天才能住院? 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等到我們老去時, 會不會只能在急診室廁所...

閱讀詳情 »

衛福部提出數據表示,醫護人力問題已明顯改善。但實際狀況是,就算加碼訓練津貼,醫師對五大科仍興趣缺缺;醫院年年賺獎勵金,但護理人力還是沒增加,衛福部這套統計障眼法,灑了錢出去卻解決不了問題。 文◎林筱庭 八月初大學指考放榜,台大牙醫系排名從去年第四名,悄悄爬升到第三名,超越成大醫學系。不少醫學生表示,...

閱讀詳情 »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征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1...

閱讀詳情 »

南部本土性登革熱疫情再創單週新高,新增 233 例,疫情仍集中在高雄市苓雅、前鎮、小港、鳳山、三民,其他縣市疫情幾乎都跟高市有關。中秋連假將至,疾病管制署提醒返鄉過節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居家防杜病媒蚊也不可鬆懈。 8 月 26 日至 9 月 1 日新增本土 233 例,包括高市苓雅區 64 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