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遠離大腸癌得先管好嘴巴! 研究建議每日紅肉別吃超過這份量

▲民眾切勿輕忽異常出血,如有異狀需儘早就醫,並定期接受腸癌篩檢。(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越來越多,如何預防?管好自己的嘴巴很重要。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提醒,國外最新研究顯示,每日紅肉攝取在100克以下,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建議民眾應維持均衡飲食、攝取高纖維並適量補充維他命D,以保腸道健康。

今年69歲的秦媽媽,身體向來健康,也沒有癌症的家族史,但過去3、4個月以來,卻出現時有時無的血便症狀,警覺的去接受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反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果然發現直腸處有顆已侵犯周圍器官的5公分腫瘤,診斷為第三期直腸癌。

呂宗儒說,受到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的影響,國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日益提升,近年來甚至有年輕化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約有7到8成的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並無相關家族史。

尤其,醫師臨床觀察,50歲後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發生原因與生活習慣、長期不當飲食的刺激有關;50歲之前發病者則多受基因影響導致。

呂宗儒指出,治療大腸直腸癌,除了切除腫瘤本身之外,醫師會多切除病灶周圍的部分腸道,以確保癌細胞切除乾淨,降低復發率,一般而言,大腸的切除範圍以病灶左右各5公分為安全距離,直腸則是以上下各2公分的安全距離為準,不過,由於骨盆腔範圍不大,過去若切除範圍落在骨盆腔死角,就需要從肛門處深入體內治療,一旦肛門被破壞,患者往往得面臨造人工肛門的不便。

而手術新技術的進步,則可望免除人工肛門的不便。呂宗儒說,新的3D立體腹腔鏡已突破過去2D平面視野上的限制,醫療器械的發展也更為靈活,醫師可以清楚看到病灶部位,深入骨盆腔死角,切除腫瘤,僅有少數腫瘤位置及切除範圍在肛門括約肌內的患者,才需連同肛門口一併切除,已經大幅降低了患者要另造人工肛門的可能。

異常血便是大腸直腸癌重要的症狀,但不少民眾容易將排便出血當作痔瘡,醫師提醒,直腸癌出血與痔瘡出血類似,多見於便後擦拭肛門的血跡,但大腸癌出血型態為血液混雜在糞便中,因此民眾切勿輕忽異常出血,如有異狀需儘早就醫,並定期篩檢。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肺阻塞一年奪命5千人 生活中有這「惡習」罹病風險當心高6倍

食安新制連發!「液蛋」全面禁用破殼蛋 「笑氣」納食品添加物嚴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五官再美 臉皮下垂就顯老 微創八爪拉皮術 幫你擺脫中年美女稱號 文/ 徐永康醫師 前一陣子,日劇《嬌妻出沒注意》播映,廣末涼子與綾瀨遙兩大美女攜手主演造成話題,但劇一播出廣受討論的不是劇情,而是37歲的廣末涼子略顯憔悴、下垮的容顏,毒舌記者以「劣化」來形容,認為和32歲的綾瀨遙站在一起,歲月痕跡在鏡...

閱讀詳情 »

文/盧杰明醫師 你相信彭祖活了八百歲嗎?自古至今,人都相信可以憑著各種丹藥或甚至喝某種水就能夠永保青春。二千多年前,秦始皇在道士的帶領下,不事勞動,只顧尋求神丹妙藥 — 即所謂長生不老藥...這類傳說,從我們小時候就耳熟能詳,雖然我們把它當作神話,但回頭想想我們自己,誰不是每天追求長生不...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 編譯 鹿肉是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常見的一種肉類,特別是對於生活在郊區的美國人而言,鹿肉是一大心頭好。鹿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而且易於被人體吸收,製作出來的菜肴也味道鮮美。美國禁止食用野生鹿,但很多農場都會人工飼養,以滿足市場需求。不過,近日在鹿群身上發生的一些事,讓人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