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生警告:飲酒與癌症之間,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麽簡單!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醫生警告:飲酒與癌症之間,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麽簡單!

飲酒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惬意的事,不論是開心或是憂愁,酒水總像是最懂你的朋友,將所有的情緒化爲一口綿柔飲進肚中。雖說酒水對身體存在危害這件事情人人皆知,但是對于不過量的飲酒,人們普遍還是接受。老人也常說,稍微飲一些酒,能幫助身體活血,反倒對健康有益處。公衆對酒精能造成的傷害僅僅停留在“傷胃”、“傷肝”上面,認爲只要沒有不舒服,喝幾杯也無妨。除了肝癌,也很少有人會把酒精和別的癌症聯系起來。

但11月初,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的癌症專家發表聲明,飲用酒精,即使是少量或不過量,也會增加患上幾種常見癌症的風險。該協會將酒精確定爲癌症的“明確”風險因素,此聲明旨在提高人們對酒精與癌症之間強烈聯系的認知。協會會長Bruce Johnson博士在該聲明發布時表示:“人們通常不會將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與其有生之年患癌症的風險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在協會最近的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70%的美國人不知道飲酒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然而,飲酒和癌症之間的強關聯性已經被科學認定。” 根據ASCO統計結果,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的癌症增長率和6%的癌症死亡率是直接歸因于酒精消費。同時,ASCO還引用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最新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通過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飲酒可能會導致下列七種癌症:乳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和口腔癌,咽喉癌。

根據ASCO聲明中引用的2013年研究顯示,與不飲酒相比,每天喝一杯含酒精的飲料會導致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5%,患口咽癌(咽喉中部癌)的風險增加17%。飲酒量越大會越易激發癌症,每天喝四杯酒以上的人患口腔癌、咽癌和食管癌的風險是不喝酒的人的5倍,患肝癌的風險是不喝酒的人的2倍。

在現有的研究進程中,研究人員還不能將酒精導致癌症的具體機制明確解釋,酒精在身體中激發癌症細胞的機理很複雜。但可以明確的是,酒精本身不是一種直接的致癌物質,但是它的代謝産物乙醛和活性氧簇(ROS)可以誘發癌症,不過,它們促癌機制會隨著癌症種類不同而變化。

所以,在更全面的了解酒水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威脅後,我們需要克制自己對酒水的喜愛甚至是依賴。在難以克制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酒精度數低的酒類品種,當然,也不能因爲酒精度數低就貪杯。在注意控制飲酒量的同時,我們還要對身體的不舒服信號增強敏感度,當出現以下幾種不適時我們需要警惕,特別是對于日常飲酒較多的人群:長期肚子疼、長期消化不良、淋巴結腫大、激素代謝異常和長期咳嗽,它們可能會是癌症即將到來的危險信號。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以防疫優先,宣布醫事人員禁止出國,除非報准,雖然強調全額補償,但將部分「報准」權力下放給醫院,引發基層醫事人員反彈,醫師、護理師工會代表今(27)日下午就到指揮中心所在的疾管署前抗議,直嗆禁止出國是假議題,人力不足下,醫護平...

閱讀詳情 »

中研院宣布合成出「公克級」瑞德西韋。(圖/取自中研院臉書)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已在美國獲准進行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中研院在臉書PO文指出,中研院已成功合成出純度達99%的「公克級」瑞德西韋,但希望備而不用。未來因應疫情所需...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飲食加上作息不正常,有胃食道逆流的台灣人越來越多,儘管大部分的病人服用胃藥,調整作息後,多半就能得到改善,但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黃天佑提醒,在台灣仍有將近30%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服用胃藥卻是白忙一場,往往因為本身有功能性問題,必須透過更精...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避免成為防疫缺口,在各方壓力之下,台灣最大規模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今(27)日宣布暫停了,事實上,包括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早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及民間單位自發停辦大型活動;醫勞盟今更直接在臉書發文請桃園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