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針灸配合電療治療 有效舒緩周邊神經病變

針灸配合電療治療 有效舒緩周邊神經病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導致周邊神經病變原因,包括外傷、退化性疾病、反覆性使用、先天體質或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患者會出現肌肉無力、麻痺或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且多好發於肩膀、上肢、手腕或是下背部等部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孟晃表示,患者除了感到疼痛,也會感覺運動功能下降,或肩頸、四肢關節等出現僵直感,尤其感到疼痛時,又會因找不出病因,因此影響日常生活。

治療周邊神經病變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改善

臨床上,曾有一名41歲女性,車禍後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手指尖麻木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歪頭發呆現象,但頻頻就醫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讓她一度心力交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指出,患者就醫後,確診為周邊神經病變所致,因此在傳統醫學科與骨科共同會診下,採以創新的超音波定位系統,再搭配針灸電療,後續更安排接受右側頸部神經根阻斷和手腕局部注射,目前患者已逐漸紓緩症狀。

超音波搭配針灸電療 加速周邊神經恢復

傳統治療上,多以服用維生素B群、神經注射如局部施打類固醇或是服用改善神經訊號等治療方式,若仍無法改善,這時就得透過手術治療,而若能透過中醫針灸補助,則能有效協助神經修復及改善症狀;唐佑任醫師表示,創新的治療方法,能透過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再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能有效幫助提升神經滋養因子恢復,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

中西合併醫療 麻痺與疼痛感可緩解8成

臨床上,過去許多病患因車禍或長期姿勢不良,導致周邊神經病變,但因肌肉組織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即使透過核磁共振檢查,也找不出病因,但這時若能藉由超音波協助,就能發現肌肉或神經沾黏與腫脹部位,再施以治療;唐佑任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統計,罹患周邊神經病患,經過4到6次的療程後,麻痺與疼痛感約可緩解8成,可望未來能持續提供給有相關症狀的病患一個選擇。

【延伸閱讀】 避免淪為腸老族 排便暢快是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一個月步入除濕機使用高峰期,台中市霧峰、外埔及大里接連發生3件住宅使用中除濕機起火,濃煙均造成室內天花板燒損燻黑嚴重,所幸無人傷亡。台中市消防局火調科分析,這三起除濕機火警,都是經濟部標檢局公告召回的機種,呼籲市民使用除濕機前,上網查詢相關資訊,確認自家使用的除濕機是否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手媽媽面對育兒初期的手忙腳亂,新生兒誕生後周圍親友注意力的轉移、身材無法恢復等,可能感到憂愁而開心不起來!根據2018年1月發表於《婦幼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有21%罹患產後情緒疾患的新手媽媽,未能向醫療照顧提供者主動尋求幫助。產後情緒症狀 五分之一未能主動求助該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你也常感到食慾不振且頭昏沈沈的嗎,小心可能是濕氣找上身;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指出,尤其防疫期間,減少出門透氣踏青及運動等機會,加上正逢夏天,不小心就喝太多冰冷飲料或吃太多生冷蔬果,可能導致脾氣受損,影響消化功能,使體內無法正常排除多餘水分,這時就會出現腹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林伯伯,自2012年開始有異常狀況,如重複問話、健忘等,前往醫院檢查,當時醫師認為是一般老化現象並無大礙,直至2017年異常行為越來越多,太太帶他前往台南市立醫院檢查,神經內科王旌祖醫師診斷並非一般老化,安排核磁共振等一連串檢查,確診為中度失智症。記性不好、行為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