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時間單側腳腫莫輕忽! 圖解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截肢

長時間單側腳腫莫輕忽! 圖解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截肢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醫師,我本來以為生產完後,腳腫就會消退,但是我的腳卻越來越腫。」30多歲的年輕婦人指著明顯腫脹的左腿抱怨著。


出現單側腳腫時,往往要考慮到深部靜脈栓塞,所以醫師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柏偉醫師回憶,「經由血管攝影發現她骨盆腔裡的髂靜脈已被血栓完全阻塞,所以我們利用導管介入將血管打通。這患者的狀況較特殊,她的髂靜脈先天上被隔壁的髂動脈壓迫,然後又加上懷孕,所以使得靜脈血流受阻,漸漸形成血栓而完全阻塞。」


利用導管打通血管後,靜脈血液終於可以順利回流,患者的左腳便漸漸消腫。陳柏偉醫師說,倘若反覆出現靜脈栓塞,就得考慮置放髂靜脈支架,抵抗外在壓迫讓血管保持暢通。


深部靜脈栓塞影響血液回流 嚴重恐截肢


陳柏偉醫師指出,在正常狀態下,血管中不應該出現血栓,如果發現血栓就必須積極尋找原因,例如凝血功能有問題、使用某些藥物而讓血液較容易凝固、血管中有放置管路、血管遭到壓迫、或是因為長時間臥床而缺乏活動等。


深部靜脈栓塞可以分成急性與慢性,陳柏偉醫師解釋,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最常見的症狀是單側腳腫,如果深部靜脈栓塞很厲害,下肢血液完全無法回流,將導致脹痛、肢體發紫,若不及時搶救,恐怕會演變成腔室症候群,而需要截肢的狀況。


慢性靜脈栓塞臨床上不容易辨別,患者的腳可能沒有很腫,但是肢體末端出現色素沉積,顏色變得比較深,甚至會形成一些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


深部靜脈栓塞還可能導致另1個相當致命併發症,即「肺動脈栓塞」,因為深部靜脈的血栓可能隨著血液流回右心房、右心室,再被送入肺動脈,肺動脈被血栓阻塞時,血液便無法進行氣體交換,使身體缺氧。患者會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是臨床上重要的急症之一。


長時間單側腳腫莫輕忽! 圖解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截肢

▲深部靜脈栓塞的常見症狀。(圖片來源/照護線上提供)


「懷疑深部靜脈栓塞時,一般會安排靜脈血管超音波檢查」,陳柏偉醫師說明,「通常在血管超音波下,動脈血管壓不扁,靜脈血管壓的扁。所以若超音波發現靜脈血管壓不扁的時候,代表靜脈壓力過高,靜脈回流有問題。」


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醫師會評估靜脈栓塞的位置與嚴重度,然後擬定治療計畫,陳柏偉醫師提醒,「當然也得找出形成血栓的原因,有些患者是因為腳腫來就醫,結果在詳細檢查後發現是癌症、血液疾病、或紅斑性狼瘡等問題。解決深部靜脈栓塞的同時,也要針對原因治療,以降低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會。」


積極治療 打通靜脈栓塞


陳柏偉醫師說明,出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需要使用抗凝血劑,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較嚴重的患者得住院使用針劑抗凝血劑。


若狀況更嚴重,便需要血管介入治療,「我們會進行血管攝影,確定血栓的狀況,然後放置『溶栓導管』。」陳柏偉醫師說,「醫師可以經由大腿或小腿的靜脈放入導管延伸到肚子的大靜脈,讓溶栓導管位置涵蓋血栓,然後經由溶栓導管釋放溶栓藥物。在滴注半天到1天後,大多就能發揮血栓溶解的效果。」


長時間單側腳腫莫輕忽! 圖解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截肢

▲深部靜脈栓塞的治療方式。(圖片來源/照護線上提供)


血管介入治療除了可以放置溶栓導管,還可能會搭配氣球擴張或放置靜脈支架,以提升治療成效,降低日後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率。


「如果患者肚子內的髂靜脈有狹窄或纖維化,可以考慮放入特製的靜脈支架。」陳柏偉醫師說,「由於靜脈管徑較大、血壓較低,容易遭到壓迫,所以可以使用支撐力較足夠的靜脈支架,以維持靜脈暢通。」


血管介入 處理洗腎廔管


近年來血管介入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處理深部靜脈栓塞、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也可以處理動靜脈廔管的問題。


洗腎廔管是將動脈與靜脈接在一起,以進行血液透析。「因為患者每周需要3次血液透析,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相當重要。」陳柏偉醫師解釋,「洗腎廔管一般會比靜脈表淺一點,所以只要把手輕輕擺在上面,就可以感覺到血流一陣陣通過的感覺。患者可以自行觸摸,如果感覺血流變弱、消失,就要趕快回診讓醫師檢查。」


醫師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血流、以及血管是否有阻塞,爾後可以進行血管攝影,了解血管阻塞的狀況。「如果洗腎廔管狹窄,可以進行導管氣球擴張,恢復暢通。」陳柏偉醫師說,「如果較晚就醫,血管裡已經有血栓形成,所需要的術式有可能會比較複雜。」


長時間單側腳腫莫輕忽! 圖解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截肢

▲洗腎廔管的評估重點。(圖片來源/照護線上提供)


陳柏偉醫師提醒,洗腎患者記得每天評估洗腎廔管,可以用手觸摸,評估血流快速通過的感覺是否變弱、消失;可以用眼睛看,看看手臂是否出現不對稱腫大,這些都是血管狹窄使血流受阻的徵象。


另外,洗腎廔管若出現紅腫、疼痛、流血不止等狀況,請盡快回診,及早治療才有機會保存洗腎廔管的功能!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突然腳好腫,嚴重會致命!深部靜脈栓塞醫師圖文解說


更多NOW健康報導
▸重度使用3C皺紋爬上臉 藍光加速肌膚老化PLT解除危肌
▸居家上班男人忙工作不舉 中醫調理讓他面對老婆硬起來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21歲男性大學生,上個月因持續咳嗽感冒,引發氣喘急性發作,卻拖延數天不就醫,病情惡化,最後嚴重到掛急診,所幸經過支管擴張劑、靜脈類固醇以及氧氣治療,病情逐漸好轉,在住院數天後病癒出院。醫師提醒,氣喘急性發作若不即早治療,病情可能惡化到需要住院,嚴重甚至呼吸衰竭,需插管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著人口老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越趨增加,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1990年居死因第6位的COPD,到2020年將攀昇為第3位,國際間統計紛紛顯示COPD耗費的醫療資源龐大,其中急性惡化者佔絕大部份支出。醫師提醒,急性惡化者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可縮短復原時間、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內政部訂定五月第二個周日為佛誕日,許多佛教團體都會在五月推出浴佛、朝山等活動;臺中慈濟醫院復健中心林啟文副主任提醒,信徒朝山前應做好暖身,朝山時也應善用護膝保護膝蓋,以免膝蓋關節和肌肉受傷。林啟文副主任表示,佛教徒的朝山活動會有三步一拜的儀式,由於朝山動作重覆跪與拜,有些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灣12歲以下患有氣喘的兒童,推估約19萬2千多名,調查發現,這群氣喘兒有1成會因氣喘而掛急診,卻多達72.4%未定期回診追蹤病情,其中7至11歲更超過8成。國健局提醒,氣喘兒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否則一旦急性發作,必須緊急就醫或增加用藥劑量,反而得不償失。依據全球氣喘倡議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