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及早發現治療仍可正常生活 不同治療副作用大不同

乳癌及早發現治療仍可正常生活 不同治療副作用大不同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45歲傅小姐洗澡發現左側乳房有1顆硬塊,雖不會痛,但她立刻到醫院求診,經超音波導引切片確診為早期賀爾蒙陽性侵襲性乳癌,隨後安排乳房保留手術合併一次性手術中放射治療,不僅讓她保留良好乳房外觀,同時降低輻射劑量及省下術後漫長的傳統放療療程,給予跨科醫療團隊正面評價。


乳癌及早診斷治療成功率高 術後仍能恢復正常生活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温義煇表示,乳癌近年來高居國人10大好發癌症之首,所幸國內乳癌篩檢普及,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成功率相當高,因此早期乳癌的治療副作用,對病人日後恢復正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傅小姐左乳腫瘤約0.6公分,為早期乳癌病患,經評估術中將腫瘤切除後,若再搭配術中放射治療,可望達到最佳療效。


早期乳癌治療 VS.手術中放射治療 恢復狀況大不同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便指出,早期乳癌治療主流以部分乳房切除搭配後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賀爾蒙治療為主,其中傳統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療程長達6周,且周1至周5每天皆需到醫院接受治療,再加上傳統長療程放療會造成皮膚發紅、脫皮、疼痛,對於病人的生活與工作都會造成極大影響。


吳偉榤介紹,手術中放射治療(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IORT)是一種放射治療的新技術,在手術中先將腫瘤切除,接著立即對腫瘤空腔周邊進行放射治療,殺滅殘存癌細胞,治療僅需1次,可讓手術及放射治療1次完成,大幅降低輻射皮膚反應、心肺等周遭正常組織劑量,且保留較美觀的乳房外觀。


術中放射治療副作用少 歐美國家較為普遍


根據歐洲的大型臨床試驗(TARGIT-A)顯示,對於早期乳癌的病患,手術當下做放射治療(IORT)與傳統手術後體外放射治療相比較,兩者對於腫瘤控制率一樣好,而且接受手術中放射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較少,故術中放射治療在歐美國家運用相當普遍。


吳偉榤醫師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頻繁出入醫療院所仍有較大風險,早期乳癌患者若能採取一次性的手術中放射治療,除了可大幅降低染疫風險,也能減少罹患乳癌對身心造成的衝擊,不過醫師提醒,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此療法,建議與醫師溝通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為宜。


乳癌及早發現治療仍可正常生活 不同治療副作用大不同

▲乳癌手術中放射治療vs.傳統術後放射治療。(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人不打AZ給年輕人打! 疫苗意願開放18歲以上登記
▸65歲以上長者訓練肌力防跌倒 圖解6招坐姿訓練秒學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是否一到冬天皮膚就開始發癢?冬季乾癢是典型的季節性皮膚疾病,也就是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溼疹。冬天因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易缺乏油、水分,加上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皮膚代謝及免疫機能,使冬季癢容易發作,其好發部位主要在小腿前側、四肢、腹部、背部等處,起初皮膚粗糙脫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責抵抗外來的侵犯,但若反應過當,就會因為過度敏感而造成過敏症狀。現今過敏的人口數較過去成長許多,與環境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早期社會「垃圾吃、垃圾大」,現在的家長則時時需消毒,有時反而失去了鍛練孩子免疫力的機會。根據研究,過度消毒的行為,孩子反而容易抵抗力變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20多歲女性身體健康,但半年來持續便秘,好幾天無法順利如廁,一開始上網查詢網友經驗,但多散步、多喝水、多吃蔬果等秘訣均無效,直到右側腹部鼓脹才就醫診治,結果竟為罕見的腹部單中心淋巴增生性疾病(Castleman)。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華人過年一定會吃年糕,意味著年年高升好兆頭,再加上甜蜜滋味也讓人暖心,然而幾乎每年都會有年長者因吞嚥功能不佳,吃年糕堵住氣管緊急送醫。準備年糕料理,一定要切小塊方便咀嚼,如果發現老人家臉色不對,臉色頓時發黑或暗紫,就必須立刻用哈姆立克法,將堵住的食物擠壓出氣管。 &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