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手腳無力 原來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長期手腳無力 原來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68歲女性,常感到右邊手腳無力,且全身疲累,起初以為是頸椎長骨刺導致,但經過多次復健依舊無效,直到進一步檢查,醫師發現患者不僅走路,連其他動作都變得緩慢,尤其右側肢體較左側僵硬,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目前透過藥物控制後,症狀已逐漸改善。

隨年齡增長 行走困難機率更高

根據國外針對社區老人研究顯示,32%的老人都有行走困難問題,且隨著年齡越高,發生比率也變高,80歲以上老人僅38%走路正常,發生異常的老人中,佔46%是因神經系統導致,25.5%是非神經性疾病引起,28.5%是合併神經系統和非神經系統疾病問題,尤其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健康問題更值得各界注意。

走路功能漸衰退 不動反而加速老化

隨著年齡自然老化過程,的確會造成老人走路功能衰退,但這時更應小心跌倒,以免引發其他併發症;成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函潔指出,但部分老人因怕跌倒反而不想活動,但越不動反而越無力,加快活動力和認知功能衰退,惡性循環下,就會使健康每下愈況,甚至埋下引起疾病的導火線。

出現走路困難 恐是健康亮警訊

臨床上,造成步態異常的神經疾病包括感覺缺損、脊髓病變、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常壓性水腦等,但若要找出原因,就必須進一步接受評估和檢查,對症下藥;謝函潔醫師呼籲,像是有些患者求診時,常抱怨腳容易痠麻或無力,甚至抱怨頭暈等問題,這時就必須從中一一問診和檢查,才能真正找出問題所在,解決病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來源:林宏洲醫師提供)白內障型式很多種 後極性白內障手術風險最高眼睛水晶體的結構最中心是水晶體核,其外層是水晶體皮質,最外層是由囊袋包圍,因此當水晶體變成白內障時其型式有很多種,例如有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後囊下白內障、後極性白內障、及混合型白內障等,其中手術風險最高的白內障就屬後極性白內障,...

閱讀詳情 »

眼睛有結石怎麼辦?醫師指出,「眼結石」是眼科常見病灶,而眼睛眨痛不適及有異物感的,每3人約有1人有眼結石,特別是長時間暴露在外面,或常戴隱形眼鏡等4危險族群,更要小心眼結石所產生的眼睛不適。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眼結石是眼結膜發炎產生黃白狀顆粒狀沉澱物,由退化的表皮細胞和黏液組成,出現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日頭赤炎炎,來片西瓜最消暑!今年雨少,使得西瓜大豐收,除了盛產西瓜的花蓮,曾多次舉辦西瓜節外,號稱西瓜故鄉的雲林二崙鄉,先前也舉辦第二屆西瓜節活動,鄉公所更準備了大量的免費西瓜,讓民眾藉此大飽口福。俗話說:「暗頭仔食西瓜,半瞑反症」,除此之外,在享用香甜西瓜時,有什麼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50歲的林姓婦人因為想要一個圓潤飽滿的額頭,10年前在美容院打了號稱不會消掉的填充物,填補額頭跟法令紋,因為凹凸不平顆粒感很重,所以手術取出,並且做抽脂補脂想將額頭填平。但因為補脂完,修復期過後部分脂肪沒有存活,額頭依舊凹凸不平!林姓婦人平常只得靠大瀏海遮掩,不敢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