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經痛、性交疼痛別隱忍〜小心是罕見「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有長期經痛,甚至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等不適症狀,以及造成不孕等情況,不要輕忽,應該至婦產科詳細檢查。1名 25歲的許小姐,經期時經常下腹悶痛,某天在經期前突然急性下腹劇痛,緊急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良性罕見的「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長期經痛 性交疼痛別隱忍〜小心是罕見「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有長期經痛,甚至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等不適症狀,以及造成不孕等情況,不要輕忽,應該至婦產科詳細檢查。

許小姐一開始是至某家醫院檢查,發現腹部內有邊緣不規則的塊狀腫瘤,疑似惡性腫瘤,醫師表示須割除子宮、卵巢以保命。但是,許小姐年輕未婚,無法接受,決定徵詢第二意見,轉至國泰綜合醫院,經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10公分骨盆腔不規則狀、質地不均勻之腫瘤。血液腫瘤指數顯示CA-125異常上升至1317U/mL(正常<35u>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蔡亞倫醫師表示,隨後安排許小姐接受婦科剖腹手術,發現骨盆腔底有灰白色不規則形狀乳突狀增生約10公分的腫瘤,術中病理冰凍切片,並診斷此腫瘤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僅施行骨盆腔腫瘤切除,免去切除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目前病患術後恢復良好,後續回診追蹤腫瘤指數均為正常值,追蹤3年期間,無病灶復發。

長期經痛 性交疼痛別隱忍〜小心是罕見「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

電腦斷層影像顯示,患者子宮後方有不規則腫塊。(圖片提供/國泰綜合醫院)

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非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蔡亞倫醫師表示,「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一種罕見息肉樣良性腫瘤,屬於非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症」,臨床症狀包括: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不孕。患者腫瘤邊緣呈現不規則形狀,類似子宮內膜息肉,但外觀又與惡性的腺肉瘤,或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相似。患者平均年齡為52.5歲,最常發現在大腸以及卵巢表面上,也可能生長在子宮漿膜、子宮頸、陰道、輸尿管、輸卵管、大網膜及骨盆腔其他軟組織表面。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黃家彥醫師也提醒, 有長期經痛別隱忍,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是指無明顯病因的經痛,而續發性經痛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子宮肌瘤或肌腺症等疾病所造成。建議至大醫院詳察病因,以對症治療。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4/614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你經常發現自己常說「啥?」,或者視力不像以前那樣好,看遠看近都模糊不清,甚至走路都開始不穩,本體感覺隨著年齡而變得矛盾。老年醫學專家Ronan Factora表示,人變老後,視力、聽力和本體感覺自然會下降,但他提供以下建議來確保長輩正常生活。聽力衰退怎麼辦? 戒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身體失能的糖尿病長者,經常患有四、五種以上病症,合併使用藥物種類眾多,因為擔心交互作用而選擇性用藥,導致血糖高低起伏,對於疾病控制有相對風險。有些藥品本身會直接影響血糖控制,有些藥品會導致血糖過低,有的還有可能造成糖尿病的併發症惡化,到底該如何安全用藥?特別專訪醫師替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又新增1名COVID-19(武漢肺炎)病患,該患者曾在日本鑽石公主號確診,經日方治療2次採檢陰性放行,但回台灣時防疫單位再次採檢,卻驚覺檢體裡仍然有病毒,必須重新治療。另外,巴西完成武漢病毒基因定序發現,病毒...

閱讀詳情 »

椎動脈狹窄 男激動就暈眩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暈眩」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