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者健骨增肌補鈣更要運動

門診中,遇到不少年長者骨頭不健康,有骨質疏鬆症,因為怕跌倒、不想動,加上沒有強韌骨骼做基礎,肌肉也萎縮,合併肌少症。凱硯診所院長王峯銘醫師表示,光補充鈣片,改善效果很有限,必須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還要規律運動,才能避免骨質、肌肉流失所引發的一連串負面效應。

研究報告指出,超過40歲,每過10年,肌肉量平均衰退8%。70歲之後,更變成每10年流失15%,隨年齡增長,肌少症風險本來就會逐年上升,如果都不運動,或者女性停經後、腎功能不佳、骨骼不健康,更容易加速肌肉流失。

 為什麼腎臟病容易造成肌肉量大幅減少?

 王峯銘醫師說明,當一個人腎功能不好,血液容易偏酸,這不只對骨骼生成造成影響,對肌肉也是很大傷害,因此腎臟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肌少症威脅。

 規律運動、肌力訓練對預防肌少症格外重要,即使只是在床上做空踩腳踏車運動,或者做甩手功,都比完全不動來得好。特別是腎臟病病友,運動更是重要。

 對於腎臟病病友而言,注重營養攝取、擁有足夠熱量,也是避免肌肉流失的重要策略。近期醫學建議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攝取低量蛋白質,也要適時補充「酮酸胺基酸」,肌肉量才能維持穩定。

 至於蛋白質攝取量,也得根據腎臟健康狀況不同而做調整。當罹患慢性腎臟病,但還沒進入透析(俗稱洗腎)階段,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取量為0.6-0.8公克,蛋白質攝取量盡量不要超過每日熱量總攝取量的10%。但如果病情惡化、需要接受透析治療,肌肉耗損量增加,此時病友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取量就得提升至1.2-1.4公克,建議佔每日熱量總攝取量的18%,才能供應肌肉、全身健康所需。

 王峯銘醫師提醒,腎臟病友在飲食方面,熱量一定要足夠,也要多諮詢專業建議,在減緩肌肉流失上,則要規律運動,重力訓練也是重要一環,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才能維持好肌力、好體力。

 本文分享自自由時報

相關推薦

慈濟基金會在6/23向衛福部遞件申請500萬劑BNT疫苗緊急進口,目前已完成送件程序。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批慈濟已經和德國BNT原廠接洽,更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最早獲得500萬劑疫苗的單位。批總統蔡英文和政府高層阻擋疫苗進口。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打臉趙少康,表示慈濟自己的新聞稿並沒有提到已和原廠接洽過和...

閱讀詳情 »

全球變種COVID-19病毒持續肆虐全球,現今疫苗效力仍然無法全面防堵便種病毒的侵襲。對此,醫師吳昌騰針對接種一劑疫苗、兩劑疫苗、未接種疫苗面的族群,統整出「最新前5大COVID-19 症狀」供民眾參考。醫師吳昌騰24日於臉書分享寫道,由於COVID-19 病毒正在迅速演變,隨著病毒的進化,傳播力、...

閱讀詳情 »

美國贈援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將完成封緘檢驗。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表示,這批莫德納疫苗於6/30晚間就會配送到各地方政府,抵達之後就可開打,另外已施打第1劑的民眾也可繼續施打第2劑延續保護力。陳宗彥表示,7/1莫德納疫苗抵達後就可以讓更多符合資格的對象做接種。另外施打第一劑AZ疫苗滿10週...

閱讀詳情 »

疫情持續嚴峻,疫苗施打成為民眾所關心的議題。近日擴大疫苗接種,殘劑的處理成為最大的問題。今(25)日中央副指揮官陳宗彥宣布,即日起若每日疫苗最後一劑仍有殘劑,可開放給尚未開放的類別接種對象施打。陳宗彥今日說明,若是每日疫苗最後一瓶仍有殘劑,請接種單位公告疫苗接種作業及開放候補名單的登記。關於候補名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