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開學了!疫情壓力大 專家:注意孩子的情緒

開學了!疫情壓力大 專家:注意孩子的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開學了,遇上武漢肺炎疫情,日常作息大改變,家長要好好注意孩童的情緒!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楊俐容表示,疫情期間,孩童情緒比平常多,可能覺得厭煩、生氣,甚至恐慌,可利用這期間鍛鍊心理健康,練習把自己的情緒說出口。

疫期孩子情緒多 趁機會鍛鍊心理健康。

楊俐容表示,防疫期間,家長、孩子都會很緊張,看到很多負面訊息,卻有沒有時間去了解,心情會浮動,且情緒會傳染,應注意孩子接受資訊的量不能和大人一樣。其實孩子的情緒反應,大部分是「討厭」、「很煩」、「生氣」,因為不能出去玩,恐懼、害怕比率低,但也有極端案例會準備包袱隨時好隨時逃難。

研究發現,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疫情時可能害怕、委屈,但說得出來的情緒詞彙缺乏,無法準確表達,她指出,代表「情緒粒度」不夠,EQ可能比較不好。

「這種能力孩子不是天生就會,需要後天學習。」她說,應該在教育中教導孩子表達感覺和情緒的語彙,讓語言能力趕上情緒經驗,例如「孩子說很擔憂,那到底有多擔憂?」

例如使用「情緒溫度計」,老師先和孩子討論身體的反應、想法,例如反應大、念頭多,可能情緒反應較強烈,這方式讓孩童有方法區辨,這就是一種「情緒自覺」。

如何觀察孩子情緒 專家這樣說

至於家長如何觀察孩子的情緒?楊俐容解釋,大人和小孩都一樣,「接小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很放鬆走出來,只有自家小孩很緊張,看到爸媽就抱的很緊,顯示這個孩子的情緒強度比較高。」一般經驗而言,10個孩子中前2位較高的,不代表一定有情緒問題,但家長要特別關注。

另外,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持續度」,例如班上有一名孩子咳嗽,就算還沒確診,有孩子可能很擔心,每天回家都提到,小孩的情緒持續度可能較長。若兩周內持續,代表小朋友情緒可能有狀況,可以先透過繪本、轉念活動幫助好轉,否則就要向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高血壓減壓控制 一根導管就可搞定

遠離石頭奶,義乳材質再進化 高仿真隆乳這樣做

10月至今累計858例流感重症個案 7大族群小心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俗話說,上帝造人,人都是不完美的,畫面中,一對患有白化症的雙胞胎姐妹,在鏡頭底下,卻是格外神聖與無瑕,現年32歲的攝影師李怡萱,罹患罕見威爾森氏症,曾被醫生宣告只剩下2年的生命,卻幸運地撐過了13年,要用同理心,提醒世人重新認識殘缺的自然美。簡單的一句話,卻是漸凍人袁鵬...

閱讀詳情 »

沒想到癌症的處方居然是這幾味中藥,值得一試! 今天一位十幾年沒見的朋友請我們去吃飯,吃完在他公司閒聊時無意中說起他一個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被醫生宣布只能回家等死了,有人送來了一個偏方,家人就是:死馬只當活馬醫,試著吃起了這個方子,沒想到吃了幾貼就有了起色,就接著吃下去,現在已經是複查也查不出病症狀了...

閱讀詳情 »

翻拍自39養生堂     對許多家庭而言, 最幸福的事就莫過於生個寶寶了, 不過,生個健康寶寶可是件大工程, 就好像懷孕媽媽在產前必須忌口一樣, 我為大家搜羅了 18種會對寶寶 產生不良影響的食物,希望懷孕媽媽注意...   1、螃蟹 它味道鮮美,但其性寒涼, 有活血...

閱讀詳情 »

    (翻攝自toutiao,下同) 湖南省株洲市的甘德珍老人,今年已有105歲高齡,雖滿頭白髮,但修剪得很精神,面色紅潤,皺紋也不多,看上去不過80歲左右。 圖為甘德珍老人。 百歲老人「沒進過醫院」 「我這輩子都沒進過醫院!」老人自豪地說。一旁的兒媳婦陳安定卻笑說她是在吹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