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開學提升校園防疫 發燒認定額溫槍vs.耳溫槍標準揭曉

開學提升校園防疫 發燒認定額溫槍vs.耳溫槍標準揭曉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因武漢肺炎疫情,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延後至25日,隨著疫情擴散,加上出現首例死亡個案,甚至有社區感染之虞,學者建議,下修發燒定義至37.5度。指揮中心表示,學校人員使用額溫槍測的是皮膚表面溫度,就是以37.5度為發燒標準。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所教授蘇大成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人類正常體溫下降中,以往認為37度是正常體溫,到了38度,就是發燒,這觀念必須重新調整。以這次武漢肺炎為例,相關研究發現,有2成確定個案體溫偏低,在37.3到38度之間,有些甚至只是輕微發燒,為了篩檢出可能患者,建議校園量測體溫時,將發燒定義下修為37.5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額溫槍定為攝氏37.5度,耳溫槍則為38度,校園量測時會多重確認。事實上,機場檢疫所使用的紅外線儀器,也是以37.5度作為篩檢標準。教育部規畫校園防疫,學生進入校園時需量體溫,先以額溫槍篩選,如果超過(含)37. 5度,再到保健室或其他室內空間用耳溫槍確認,如果到達38度,就應通知家長,讓學生請假並就醫。此外,臺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指出,政府應該考慮是否繼續延後開學,如果疫情仍在「圍堵期」,可考慮再延後開學。教育部應該擬定停課標準,讓社會大眾和家長安心。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並無延後開學的規劃。至於學校停課標準,傳染病防治相關法令即已制訂停課、停班規定,包括腸病毒、流感都是用這套標準,此波疫情也會沿用。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疫情逐漸受控,疫苗也陸續到位。隨著施打族群擴大,坊間充斥許多施打疫苗引發負面影響的疑慮。然而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保護傘,隨著變種病毒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流行,民眾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看法有所保留,本次邀請台灣疫苗推動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教授及理事長黃玉成教授,為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