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周新增2名腸病毒重症 15歲少年也難逃

上周新增2名腸病毒重症 15歲少年也難逃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月15日各級學校開學,衛福部疾管署提醒,雖然目前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全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上周新增2名重症病患,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林姃慧提醒,防範腸病毒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洗手,一定要提醒孩子隨時保持手部清潔,如果孩子發燒也不要過於緊張,應讓醫生判斷確診原因。

 

根據疾管署資料,上周確診2名腸病毒患者,都感染腸病毒71型,分別是北部15歲少年與東部6歲女童。北部少年1月7日至9日出現手抖、肩頸疼痛、發燒、嘔吐症狀,第二次就醫才住院治療,檢驗後確診;東部女童在1月17日發燒、口腔潰瘍、手腳紅疹等,18日嘔吐意識不清收治住院,目前2人都出院。

 

由於目前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讓所有台灣民眾警決心提高,如果孩子發燒可能都會嚇到父母。林姃慧表示,腸病毒也容易引起發燒,但不容易有咳嗽打噴嚏,大多數口腔內會有咽峽炎,口角也經常出現水泡,也就是常說的手足口,腸病毒71型容易引發重症,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保持雙手乾淨。

 

林姃慧解釋,不論腸病毒或流感,甚至現在高度關注的武漢肺炎,都會接觸性傳染,當雙手不小心觸摸到病毒,再不自主碰到眼睛、鼻子、嘴巴等處,就容易引起疾病。其實小孩不一定都能正確好好戴口罩,因此更應該隨時提醒他們用肥皂把雙手徹底清洗乾淨,才能避免很多傳染病發生機會,減少不必要困擾。

 

疾管署也提醒,目前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群為主,惟腸病毒71型仍持續活動,而且腸病毒並非幼兒專利,青少年甚至是成人都有感染的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由於5歲以下幼兒仍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果出現嗜睡或意識不清等重症前兆要立即送大醫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澱粉除提供身體的醣類熱量來源外,其中還有很多的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以及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道消化,若長期缺乏,加上水分或蔬菜若也攝取不足,便祕就會上身。很多要減肥的人,一定聽過「去澱粉減肥法」,也就是不吃任何種類的澱粉,則食物熱量不管吃多少都沒關係,但長時間下來卻發現,體重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許多國家要求民眾出入公眾場所,例如大眾運輸車站、醫院都要量體溫,大量使用方便的紅外線體溫測量裝置,真的準嗎?家醫專科醫師Neha Vyas表示,額溫槍等手持式體溫計,對於測量和被測量的人,提供安全的測量方式,且在疫情期間,其準確度和速度都被認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被喻為水果王國,荔枝是夏季當令水果,大顆飽滿、甜度又高,許多人1顆接1顆地吃,不過,不少網友認為,吃多了可能容易得「荔枝病」,或是建議不能空腹吃荔枝,這是真的嗎? 中醫師彭溫雅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荔枝屬於熱性水果,吃了之後,可以給人溫暖及正能量等感覺,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給身心障礙者魚,不如給他釣竿!」苗栗幼安教養院一名30歲患有自閉症的阿廷,母親是中度智障者無力扶養孩子,父親三年前因漸凍症去世,他的二位弟弟也陸續來到院內。林勤妹院長說,阿廷在教養院創立的烘培班,跟著師傅學做麵包、點心,顯得特別有定力,只要努力工作每月還會有獎勵金,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