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大多數上班族與學童已改為在家上班與上課,因應疫情政府再宣布延長3級警戒,居家使用電腦辦公或上課也再度拉長,長時間在家容易久坐,往往讓人忽略了身體活動,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4月份發表的調查研究,以美國近5萬名確診病患為對象,發現長時間不運動比起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人,確診後住院率高出2.2倍,重症加護率增1.7倍,死亡率更多了1.49倍。


該研究指出,即便只有少量運動,對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有正面的減輕影響。康聯生醫運動管理師趙威婷提醒,在居家防疫時期,大家更應注重適度運動,幫助維持肌肉量及肌力,提升代謝與免疫機能,並鞏固身體保護機制。


在家期間,家長也可以善用家裡現有的道具,帶著精力旺盛的小孩一起進行簡單的運動,達成運動健身的效果也同時增進親子感情,適度的活動還能幫助消耗孩子的體力,對晚上睡眠狀況也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多運動做好體重控制,避免在家防疫體重直線飆升。


以下是康聯生醫運動管理師鄭巽元帶著寶貝示範4組簡易安全又有趣的親子運動,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動一動!


【示範1】相撲深蹲:訓練臀腿肌群


1. 雙手牽起寶貝的單/雙手(如圖1)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雙手牽起寶貝的單/雙手。(圖/康聯生醫提供)


2. 雙腳張開約肩膀寬度的2至3倍,腳趾朝外約45度(如圖2)。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雙腳張開約肩膀寬度的2至3倍,腳趾朝外約45度(圖/康聯生醫提供)


3.彎曲膝蓋,臀部朝下、朝後降低,盡量使大腿與地板平行,並確保體重保持在腳後跟(不向後傾倒)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彎曲膝蓋,臀部朝下、朝後降低,盡量使大腿與地板平行,並確保體重保持在腳後跟。(圖/康聯生醫提供)


4.重新站起(如圖1→圖2→圖1→圖2),反複操作。


5.建議組/次數: 每次練習可做 3至5組,每1組可做 8至15 下,下蹲時吸氣,上來時吐氣,切勿閉氣。請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


▸特別注意:
1.胸口朝前。
2.背要打直,保持核心肌群穩定。
3.膝蓋朝向腳尖的方向


【示範2】高抬膝走/跑:訓練心肺適能


1.站立(如圖)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站立。(圖/康聯生醫提供)


2.雙膝分別抬起,膝蓋往胸部的方向靠近,約與肚臍平行。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雙膝分別抬起,膝蓋往胸部的方向靠近,約與肚臍平行。(圖/康聯生醫提供)


3.右腳、左腳持續交替(如圖2與圖3重複)。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右腳、左腳持續交替。(圖/康聯生醫提供)


4. 建議組/次數:體能狀況允許下,建議持續3至5分鐘,自然呼吸,切勿閉氣。如果自覺強度不足,可以加快速度跑起來。請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並適時調整運動強度。或是以有時走、有時跑的方式進行。


【示範3】伏地挺身:訓練全身肌群,特別以胸部、手臂、核心肌群為主


1. 俯臥姿(面朝下)。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俯臥姿(面朝下)。(圖/康聯生醫提供)


2.手掌位置與胸線呈一直線。


3.家中寶貝請上座(量力而為,非必要)。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家中寶貝請上座。(圖/康聯生醫提供)


4.用力將自己推起離地,並同時吐氣(如圖1→圖2)。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用力將自己推起離地,並同時吐氣。(圖/康聯生醫提供)


5.吸氣下至俯臥姿,並重複。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吸氣下至俯臥姿。(圖/康聯生醫提供)


6.建議組/次數:請依個人肌力/肌耐力與體能狀況,馬上調整。千萬注意負重的部份,和腰部的保健,量力而為。切勿閉氣。


【示範4】俄羅斯轉體:訓練核心肌群


1.坐下後,雙膝自然彎曲。


2.手持球(非必要,或是可用其它東西代替)。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坐下後,雙膝自然彎曲。(圖/康聯生醫提供)


3.肚子收緊,上半身略微向後呈現V字型預備。


4.上半身向左旋轉,並將球傳出。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上半身向左旋轉,並將球傳出。(圖/康聯生醫提供)


5.待回傳後收球,上半身向右旋轉,並將球傳出。


防疫在家上班上課別老是坐著 4組親子運動快來動一動

▲待回傳後收球,上半身向右旋轉,並將球傳出。(圖/康聯生醫提供)


6.如圖1→圖2→圖1→圖2,反複操作。


7.建議組/次數:請依個人肌力/肌耐力與體能狀況,馬上調整。運動過程中,請記得保持自然呼吸,切勿閉氣。


居家運動掌握5要點 避免運動傷害


康聯生醫運動管理師趙威婷說,家長每天可固定1個時段進行親子運動,也可以參考些線上教學影片增加活動量。趙威婷特別提醒,運動當然好,但是執行上述4組居家運動的之前和之後,應先掌握5要點,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要點1:定點式、簡單的、容易的動作,因家裡空間有限,可能不適合大範圍跑動的動作。
▸要點2:運動前,記得先花5分鐘做暖身,譬如肩關節環繞、脊柱側傾、腿後側伸展等,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要點3:運動後記得將運動過的肌群伸展一下,避免痠痛。
▸要點4: 在通風的環境下活動,並留意水分的補充。
▸要點5:避免在睡前2小時運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手指甲變厚變色、凹凸不平,還會甲床分離」、「全身都傷口,洗澡如刀割、淋浴如火燒」,這可不是滿清10大酷刑,而是嚴重乾癬患者的日常生活寫照,病情反覆發作,苦不堪言,只能安慰自己「這可能就是業障,這輩子必須償還。」 65歲邱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年輕時皮膚姣好,不料,34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者相繼推出「偽出國」泡湯景點之旅,讓民眾在秋冬之際,藉由泡湯放鬆心情、一解無法出國旅遊散心之苦,心臟內科醫師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避免冷熱泉交替泡,才能降低心肌梗塞情形發生。血管最怕忽冷忽熱 容易出現心肌梗塞豐原醫院心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現在人生活忙碌,就算學生也很難慢下來好好吃三餐,1名16歲學生每天早上起來都會腹痛,吃了早餐才會稍微緩解,持續2個月讓家長非常擔心,就醫檢查發現12指腸潰瘍,同時檢驗到幽門桿菌陽性,若未能即時治療,最嚴重恐導致大出血死亡,所幸治療完成後男學生得以回歸正常生活。 12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項新的研究表示,有充足睡眠的人,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心臟衰竭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在40萬名成年人中,擁有良好睡眠習慣的人,在10年內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降低了42%,這個研究刊登在《循環雜誌》(Circulation)。 所謂良好睡眠習慣包括:每晚睡足7到8個小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