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狂犬病威脅 野外活動勿接觸野生動物

防範狂犬病威脅 野外活動勿接觸野生動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國人暑假期間常會安排登山、郊遊等野外活動,除了要防蚊蟲及蛇類外,也要特別留意週遭的野生動物!依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國內今年迄今,狂犬病陽性動物件數明顯多於去年同期;疾管署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勿接觸、逗弄及捕捉野生動物,才能避免暴露於狂犬病的感染風險。

小心狂犬病 感染初期症狀多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脊髓炎,潛伏期約1至3個月,感染初期會有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及咬傷部位異樣感等症狀,數天後會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又稱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死亡率接近100%;疾管署表示,如能在遭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並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以有效阻斷發病。

遭野生動物抓咬受傷 盡早就醫診治

疾管署強調,民眾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如有感染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28天)接種5劑人用狂犬病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夏日飲酒消暑,到底「千杯不醉」與「一杯就醉」的關鍵在哪?答案是:「酒精代謝」。醫師指出,雖然喝酒傷身,但動物實驗發現,黃金蜆可提高代謝酒精的酵素活性,並緩解肝臟的發炎指標,對肝臟保護有加分效果。 郭東恩醫師(右)與陳與國博士(左)介紹黃金蜆的臨床研究。(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灣消化內科專科醫師郭東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使用毒品婦女的子女死亡率為一般族群的3.9倍,中央也據此將規劃藥癮者的產檢服務。新北市政府「毒品防治辦公室」搶先一步在今年5月創新推出「婦女藥物濫用醫療支持服務計畫」,針對有藥癮的育齡婦女,透過需求評估轉介醫療或社福的服務,並後續追蹤關懷,以降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約60歲的陳姓婦女,某日照鏡子的時候,意外發現自己好像長出「喉結」!雖然突出在脖子中央,不痛不癢,但吞嚥時會覺得腫塊跟著上下移動。陳婦至耳鼻喉科就醫,經醫師理學檢查及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診斷為少見的甲狀舌骨囊腫。手術切除囊腫並切除部分舌骨,術後追蹤傷口復原良好,生活功能正常...

閱讀詳情 »

【文/Beauty美人圈.Alley】 夏天好悶熱,“妹妹”更要照顧好!女生的私密處接近尿道口,難免潮濕滋生細菌或是因與尿液味道混雜而產生難聞氣味,有人說那像是魚腥味;有人說聞起來是金屬味,甚至有人說彷彿聞到腐臭味,隨著夏天越發悶熱,混雜汗水後味道更濃烈,成為女生心心掛念的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