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骨鬆吃鈣片就好?巧補維他命D保骨、抗發炎

許多銀髮族將補鈣視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但是吃鈣片真的能保骨嗎?日前1名6旬婦人長年補充鈣片,卻依舊成為骨質疏鬆的患者,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血液中的維他命D濃度嚴重不足,因而找出導致骨鬆的元凶。缺乏維他命D不但可能骨鬆,甚至恐影響神經、免疫功能,以及容易發炎等問題。

防骨鬆吃鈣片就好?巧補維他命D保骨 抗發炎

當靠牆站立時,若後頸與牆的距離大於3公分,就有骨質疏鬆的風險。(圖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這名68歲的楊媽媽不僅將跳舞當作運動,平時也不忘補充鈣片,深怕自己成為骨質疏鬆患者。就在日前接受健檢時,得知自己骨質密度小於-2.5,明顯有骨質疏鬆問題,令她震驚不已,還直言:「一定是鈣片吃不夠多」。

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補鈣確實會使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相較偏低,但鈣質進入人體後並非能立即被利用。因此民眾若是一昧補鈣,卻沒有透過足夠維他命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則恐使鈣質白白流失。

預防骨質疏鬆 維他命D扮演重要角色

骨質疏鬆、肌少症是中高年齡族群需重視的健康議題,其中骨質疏鬆更成為銀髮族的「隱形殺手」,小心不慎跌倒容易骨折,日後照護對於患者以及家人都是一大負擔。然而多數民眾只知補鈣,殊不知維他命D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重要關鍵。

陳建志醫師進一步解釋,維他命D在生理機轉中,扮演平衡體內鈣、磷離子濃度、幫助骨骼正常代謝,以及維持肌肉神經細胞功能的重要角色。長者體內維他命D不足,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恐有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

防骨鬆吃鈣片就好?巧補維他命D保骨 抗發炎

當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之間距離小於2公分,就有骨質疏鬆的風險。(圖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逾7成國人缺乏維他命D銀髮族、停經後婦女是危險族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他命D。然而台灣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逾7成的台灣成年人缺乏維他命D,其中女性缺乏維他命D的情形更嚴重,包括70歲以上的銀髮族、停經後婦女。

獲得維他命D 除了曬太陽還可以這樣做

人體獲得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是曬太陽。陳建志醫師表示,接受紫外線波長UVB(約為290-320 nm)約15分鐘,皮膚會生成維生素D的前驅物質,之後經由肝臟及腎臟轉化成具有活性的維他命D。此外維他命D還能刺激腸胃細胞,使人體更有效率吸收鈣離子。

若想從食物中獲得維他命D,民眾可食用高油脂魚類(如:鮭魚、鯖魚)、菇類、穀物、優格、豆漿、雞蛋、牛肝、起司,而維他命D補充劑也是一種選擇。不過,維他命D也不能補充過量,陳建志醫師強調,過量的維他命D容易使鈣質囤積於血管之中,進一步導致「高血鈣」或是造成其他軟組織硬化。

補充維他命D有技巧 過量恐損害心臟、腎臟

根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指出,成人一日所需維他命D攝取量為200 IU,上限為2000IU。不同族群一日所需的攝取量也不同,建議51歲以上的銀髮族一日應攝取400 IU,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一日則可攝取到600 IU。

無論哪一類族群缺乏維他命D,適當日曬、補充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或保健營養品都有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日曬時間須避開陽光最強的時段(早上10點至下午2點),防止皮膚曬傷。此外部分保健食品維他命D含量偏高,一但長期服用容易因攝取過量的維他命D,造成厭食、頻尿、心律不整,嚴重的情況會增加血鈣濃度,使得血管與組織鈣化,接著損害心臟、血管與腎臟。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5/701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期有藝人因「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堵塞,驟逝於家中浴室,令人感到不捨與惋惜,但也因此讓民眾開始注視心血管問題與預防。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指出,主動脈剝離有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的併發症容易在腦部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孩子在幼兒園中,近視率就有10至20%,步入國小開始接觸課業後,近視度數每年以75至100度向上攀升,曾有1名國小6年級孩童近視高達800度,確診視網膜剝離,有相當高的失明風險。眼科醫師提醒,台灣環境就像近視培養皿,家長用3C產品當保母、過早讓孩子學識字等才藝,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0歲許姓阿嬤,日前因為騎腳踏車上街買菜,在路上發生車禍,送醫後發現腦震盪、鎖骨、肱骨及臉部皆有骨折之情形,而且肺部挫傷,疼痛難耐;經住院治療,並安排隱痕復位手術,術後恢復狀態良好且幾乎看不到疤痕。顏面骨折缺陷 影響日後生活針對患者的臉部多處骨折,南投醫院整形外科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追求健康飲食,但究竟該如何吃才是最適當的呢?國民健康署指出,建構肌肉與器官原料的蛋白質,每天都得適量攝取,不僅能幫助修補且建造身體組織,且參與許多免疫、代謝相關酵素的作用,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建議民眾可從豆魚蛋肉類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來源。每日攝取豆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