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MyHair生髮植鬍:植髮救不了禿頭?醫師打臉假髮業者不實話術

MyHair生髮植鬍:植髮救不了禿頭?醫師打臉假髮業者不實話術

現今植髮與假髮市場競爭激烈,近期碰上一假髮業者為了行銷自己,採用較為誇大的言詞包裝,並抨擊植髮手術。為了破解這些不實傳言,MyHair生髮植鬍主治醫師沈志龍醫師就來為大家一一破解這些話術,也讓大家更加認識植髮知識。

迷思一:植髮拯救前額禿,那後面取髮區不就禿了?還會留下疤痕?!

此為假髮業者最常質疑的問題,也是一般人常有的迷思:拿後枕部健康的毛囊搶救前額禿,那取髮的地方不就沒頭髮、不就禿了嗎?還會留下長長的巨型疤痕?

針對這些問題,沈志龍醫師表示,其實人的頭髮平均有十萬根,醫師會從後枕部髮量多的地方取髮,視覺上並不會看到頭皮露出。加上以新一代的美式數位植髮技術,利用高度的數位化技術,和高解析度的數位定位,不僅對頭皮的傷害大幅降低,也不會留下傳統FUT手術(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細長巨型的疤痕。

迷思二:即使植髮了,還是要繼續吃藥

植髮完後,醫師的確會建議持續使用雄性禿口服藥物,以產生最佳效果。但是,一些假髮業者的迷思在於,吃藥是為了保住「新長的頭髮」,這就必須澄清了。

沈志龍醫師說明,植髮通常就是將後枕部的健康毛囊移植到落髮區,這種健康的毛囊因為不太會受到男性賀爾蒙衍生物攻擊,多數狀況下都可存活得很好。加上若是以美式數位植髮來說,手術過程中摘取毛囊處的疤痕小,取髮的成功率與毛囊存活率都很高,因此無須擔心新髮再次脫落的問題。反而是原有的頭髮因為還是會持續被攻擊而脫落,因此才會建議植髮後繼續服用藥物,讓原生頭髮能維持住。

迷思三:植髮的「毛囊存活率」低?

假髮業者提到:「如果植髮真的可以長出頭髮、一勞永逸、常保髮量,我何須用假髮?」暗示大家植髮是沒辦法一勞永逸。並且同時提出質疑,認為醫師即使敢在患者面前說明手術成功率,卻大多不敢保證毛囊存活率。

事實上,有關植髮手術的相關治療好處、風險、成功率以及不做手術的替代方案,在每一份手術同意書上,都寫得很詳盡,沈志龍醫師說明,以美式數位植髮來說,就擁有高毛囊存活率。

迷思四:植入的毛囊角度不同,長出來的頭髮髮流會很亂?

假髮業者質疑,「種植的毛囊角度不盡相同,長出來的頭髮方向就不盡相同,因此植髮出來的髮流就變得很亂。」

其實實際的手術中,醫師是帶著放大倍率的手術頭鏡,除了將毛髮種植在對的位置外,還要觀察毛髮生長的方向把頭髮種植在最正確的角度,甚至必須從無到有設計出一個自然的髮流,過程完全結合了醫師的技術、經驗以及美感,才能達到最好效果,可不是隨便種植毛囊,任其隨意生長的。

沈志龍醫師表示,破解這些迷思並不是要說假髮不好,而是面對不實話術,建議大家要有判斷的能力與基本知識,而不管是選擇口服生髮藥物、植髮、口服生髮營養補充品,或者是使用假髮,每種做法都有其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才最重要,若是想尋求醫療途徑,如植髮生髮等療程,也務必要找到專業合格的醫師,才能確保效果。

 

本宣依據衛部醫器輸字第026867號、衛署醫字0990262180號及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辦理,屬於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Off-label use)。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親自關心您;任何療程介紹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請特別留意。

本宣傳僅供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生髮產品僅為輔助,務必搭配醫師執行醫療行為(例如使用藥物、滾針、植髮等)為適當治療效果。

有關落髮、禁忌症等副作用等問題,請找MyHair生髮植鬍/名瑿醫美診所。

了解更多:http://myhair.asia/reservation.php

分享自MyHair生髮植鬍(名瑿醫美診所)www.myhair.asia

生髮植鬍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air2015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華職棒例行賽今(8)日將率先解禁,開放1000名觀眾進場觀賽,外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將擔任開球嘉賓,但陳時中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否認,強調自己會去看球,但不會開球,他強調,理由只是因為已「連續4個月坐在記者會上」沒有運動,如果...

閱讀詳情 »

▲利用數位排牙結合斷層掃描做治療前的完善評估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全口牙齒不好,竟暗藏不少健康地雷?專業牙醫師提醒,門診中看到不少全口牙齒不佳的患者抱怨牙齒鬆動不好咬,食物咬不碎,造成胃腸負擔,阻礙營養吸收,進而影響了全身健康。 64歲的台商葉先生就是一例,因工作需要,不停往來兩岸,不敢...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人真的「悶壞了」!國外多項最新針對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調查就發現,多達35%的受訪者因為社交減少、限制外出等措施,遭受了心理困擾;而「隔離」所造成的負面心理狀況包括情緒低落、疲憊、焦慮、失眠等。國內醫師建議,其實可吃...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快又急,意外波及國內乳癌患者的就醫步調!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8)日公布一份最新調查結果,疫情影響以選擇手術或外科治療的乳癌患者較大,手術治療患者中,有6成因疫情影響療程選擇;4成因疫情影響回診時間,另有近8成因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