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阿嬤傷口遲遲未癒合 足部發黑險截肢

阿嬤傷口遲遲未癒合 足部發黑險截肢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5歲陳阿嬤有糖尿病病史,右腳趾出現小傷口已兩週未癒合,除了感到疼痛,足部皮膚還呈現發黑,前往就醫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心臟外科陳威元主任檢查發現,陳阿嬤的雙下肢動脈嚴重阻塞、右足底感染壞死、右腳趾骨髓炎,嚴重恐需要截肢才能保命。陳阿嬤非常擔心,拜託醫師一定要護住腳足,不要讓她年紀一大把了還要面對被截肢、無法走路的恐懼。心臟外科及創傷照護團隊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於讓將陳阿嬤傷口照護好,終於得以保留腳足,也沒有影響行走的功能。

雙肢動脈嚴重阻塞 恐致不可逆的缺血壞死

心臟外科陳威元主任表示,初診時,陳阿嬤就醫時,足部傷口已有明顯發黑,並出現水泡,雙下肢動脈也嚴重阻塞,右側足底有壞死性結膜炎、右腳趾頭有明顯骨髓炎,因此立即安排導管手術及藥物治療,並緊急照會創傷中心郭錦璋主任進行筋膜切開及清創手術,透過多次清創手術、控制血糖、細心照護,成功控制病灶範圍,讓傷口成功癒合,才能避免被截肢。

陳威元主任提醒,血管阻塞嚴重會導致身體組織缺乏血液供應,病人會感到肢體疼痛、小傷口也很難以癒合,若未即時治療,將導致不可逆的缺血壞死,一旦併發感染,恐需截肢,因此呼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人要留意腿部的血液循環,這是身體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如有感到身體冰冷、痠麻、疼痛,要及早就醫、提早就醫治療。

慢性傷口治療 跨醫療團隊照護 

創傷中心郭錦璋主任表示,傷口感染是導致傷口無法癒合的常見原因,慢性傷口的治療與照護,需跨醫療團隊持續評估與治療,包括清創及抗生素治療、選擇適當或先進的敷料、高壓氧、負壓抽吸設備等方式。

臺北醫院鄭舜平院長指出表示,臺北醫院的跨團隊照護整合傷口照護門診、內分泌科、營養科、感染科、心臟科、心臟外科、外科、出院準備服務、社工等多科別的照護,今年臺北醫院將增設高壓氧醫學科,可以更廣泛運用到許多與循環相關的疾病,例如週邊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希望能夠提供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治療與照護。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臨床上,將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常在罹病十年後,出現神經病變等現象,不但會讓患者對疼痛麻木,部分患者甚至漸漸感受不到冷熱等感覺;斗六成大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醫師陳沛吟指出,因此若能及早發現症狀,及早接受治療,就能避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出現。許多患者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症狀已經是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夏天即將到來,腸病毒疫情處於蠢蠢欲動階段,為了能提早開始預防,且加強孩子防治觀念,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和教育局主辦玩具嘉年華的兒童活動,透過帶動唱的方式,一起宣導腸病毒防治觀念,讓孩子從小開始養成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活動不但找來娃娃人偶帶動唱起洗手歌,更透過創意活潑的教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來自台中豐原的陳小妹,就讀國中一年級,近期因為經常腹痛,導致無法上學,腹痛狀況已持續一年多,過去一直以為是胃痛、生理痛或壓力太大,多次就醫未改善,只要一吃東西就會引發腹痛。收治病例的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醫師賴基鴻表示,透過胃鏡、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陳小妹的膽囊嚴重發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過去腦死捐贈的腎臟移植,皆為ABO型相容的腎臟移植,包括後來活體腎臟移植的接受度高,但常因捐贈者血型和患者不符,無法進行移植;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毅志指出,成大醫院從95年就完成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如今已成功完成21例,且五年存活率達100%。血型不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