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阿茲海默症早期難發現 臺大醫院「血液檢驗」揪風險

阿茲海默症早期難發現 臺大醫院「血液檢驗」揪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人口的老化,有越來越多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臺灣失智症患者已占老年人口的將近8%,將近三十萬人,連帶造成的家庭與社會醫療及照護沉重負擔,不可忽視。

早期阿茲海默症  診斷有難度

近年來,醫界一致認為,若要降低照護成本與負擔,注意自己及家人的認知功能的變化,及早發現異常,及時診斷,延緩阿茲海默症病情的惡化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臨床上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並不容易,往往得依賴患者身邊的家人,對患者記憶力逐漸衰退、認知活動或生活習慣改變的敏銳觀察,再加上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在完整性的神經心理功能檢測的輔助下才能確診。

早期檢驗儀器 價格、安全難以普及化

雖然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有大腦的磁振影像、類澱粉蛋白及濤(tau)蛋白的正子射出斷層攝影、腦脊髓液的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的檢驗來做為診斷輔助,但或因價格高昂、或有輻射線暴露的疑慮、或需要進行相對侵襲性的腰椎穿刺,使用上難以普及化,不易做為臨床上定期追蹤病情之用,也不適合做為阿茲海默症早期檢驗的選擇項目。

免疫磁減量檢驗 精準評估阿茲海默症風險

這種臨床阿茲海默症不易早期診斷、追蹤病情的難題,激起2010年的創新研究。臺大醫院利用廠商的超導科技所開發出超靈敏免疫磁減量檢驗技術,精準地量測出血液中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的含量,並證實這兩種蛋白質濃度高低可用來評估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符合第三類新醫材標準 已可正式臨床使用

目前,阿茲海默症免疫磁減量血液檢驗,在臺大醫院的協助下,已由國內廠商磁量生技完成臨床試驗,並在衛生福利部以第三類新醫材的嚴格標準下,於2020年底通過審查,正式成為臨床使用的醫療器材,目前正積極地推進各醫療單位。

【延伸閱讀】

頭皮敏感、油落、禿白 注意6大頭皮初老變化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欄】肌少症與骨科疾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9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虐童案件時有所聞,發現時經常為時已晚。為此,新北市衛生局去年開始,啟動「幼童疫苗催注關懷計畫」,針對3歲以下沒按時打疫苗幼童進行追蹤,先由里鄰長家訪,並觀察幼童照護情形;一旦發現異常,將立即轉介社政單位介入。幼童疫苗催注關懷 42名幼童連繫未果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威脅國內整體流感疫情逐漸趨緩,但還在流行期;另本週受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各地氣溫明顯下降。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仍應保持警覺,勿輕忽流感嚴重性,並落實勤洗手、有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降低流感病毒傳播的機會,確保自身及周遭親友的健康。確定及死亡病例以B型為多疾管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眼淚老是不聽使喚流不停?有流眼淚(溢淚)的患者,往往是因為淚管阻塞了,除會常常造成眼睛、眼瞼的不適外,還可能視力模糊或頻頻拭淚,進而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眼睛流眼淚溢淚的症狀是許多病因共同造成的,即使淚管已通暢了,仍可能因眼瞼或眼表的疾病而造成溢淚,所以除了治療淚管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5年「終止全球結核病流行」的目標。醫師指出,終止結核病要有賴所有人的努力,由於感染結核病初期完全症狀,卻可能傳染給他人,呼籲民眾認識結核病的可怕。感染結核病 一生發病率10%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樹金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