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隱翅蟲皮膚炎和皮蛇 別傻傻分不清

隱翅蟲皮膚炎和皮蛇 別傻傻分不清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隱翅蟲皮膚炎與帶狀皰疹,2種疾病出現的皮疹症狀類似,民眾不易分辨。一名26歲男子發現頭部、額頭出現紅疹並感覺刺痛,整理房間時在床底下發現2隻蟲子,上網查詢後認為是隱翅蟲作祟。

隱翅蟲形狀似白蟻 毒液接觸皮膚造成紅腫、潰爛

男子掛急診就醫後,急診醫學科醫師診視後發現並非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而是感染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水泡狀出疹分布在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分支部位,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但不論是哪種症狀皆需盡快就醫,對症治療。

網路上常見隱翅蟲導致皮膚癌的警示訊息,隱翅蟲形狀類似白蟻,常出現於夏季。由於蟲體體液有毒,若毒液接觸皮膚,會造成接觸部位紅腫、潰爛、起水泡,且覺得灼熱刺痛感。乍看之下隱翅蟲皮膚炎與帶狀皰疹初期有些相似,但兩者的病因、治療方式差異非常大。

帶狀皰疹潛藏神經節中 年老、免疫力下降易發威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幼時感染全身性水痘後康復,但病毒躲在人體背根神經節中。年老後或免疫下降時,病毒再次發威,多沿著活化的神經分枝分部皮節生長,併發嚴重神經疼痛症狀。依發病部位引發不同影響,嚴重可能導致潰瘍影響視力或引發腦膜炎、排泄功能及性功能等併發症。

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帶狀皰疹好發老年人或免疫力較差的民眾,建議50歲以上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至感染科諮詢帶狀皰疹自費疫苗接種事宜,降低帶狀皰疹發病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8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於2021年7月推出「胎兒磁振造影研修醫師培訓計畫」,擬逐年培訓有志發展胎兒磁振造影的年輕放射科醫師,由專長胎兒磁振造影的臺北榮總放射部郭萬祐醫師、李函叡醫師指導,以建立訓練制度,讓胎兒磁振造影能成為新興的專長,讓有需要Level 3 胎兒影像學診斷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自全台防疫升3級警戒以來,部分診所陸續改為線上看診,因應民眾想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不少中藥行、中醫診所也紛紛推出防疫茶包,但有民眾天天看著新聞報導,越看越焦慮,於是每天將中藥材製成的防疫茶包當水喝,不料連日豔陽高照,竟覺得越喝越怕冷,中醫師鄭愛蓮呼籲,防疫茶雖然有提升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生兒為什麼反覆感冒、發燒、甚至併發中耳炎?寶寶喝完奶常會吐奶、拉肚子、哭鬧?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劉喆瑩表示:這些都是新生兒免疫力、消化道發展尚未成熟時的常見狀況,母乳寶寶比較不容易生病、少有敏感不適應狀況,是因為母乳具有多種抗體、免疫球蛋白…等珍貴營養,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30歲的「馬桶女孩」是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同時也是一名藥師,因病症控制而長期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惟近期COVID-19疫情升溫,身為一線醫療人員的她有機會可優先接種疫苗,然而考量本身病情不免和其他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一樣,一方面擔憂染疫;另一方面又擔心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