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雲端上的城堡-淺談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小青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六歲男孩, 從小就有過敏體質的他,每天晚上因為不定時發作的異位性皮膚炎常常癢得難以入眠,早上即便睡過頭要出門前也是拖拖拉拉,趕著上班的媽媽常常忍不住對他破口大罵,因為即便講了一遍又一遍,他還是很難自動自發的刷牙洗臉,如果沒有媽媽的提醒,他也會忘記拿每天都要帶的書包和水壺,去到學校老師常常提到小青上課時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說話,就算老師一對一的跟他說話,他也好像一副沒有在聽的樣子,但其實小青非常聰明,學習速度也很快,但上課時坐不住或是常常在老師上課時插嘴影響上課秩序,讓老師非常困擾。

小青的媽媽接到老師的通知,建議帶小青到醫療院所評估看看他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媽媽感到非常困惑,因為小青從出生後都一切正常,小青的爺爺奶奶也總是說男孩子嘛,爬高爬低是正常的,所以媽媽也一直不以為意。再加上,小青在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就跟平常的狀況判若兩人,可以做著不動好久一段時間拼拼圖,這樣的他,真的是注意力不足嗎?

 

在醫學上來說,要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不專注:

  1. 在做學校功課容易粗心犯錯,無法注意細節
  2. 上課時難維持持續注意力
  3. 對話時好像沒有在聽
  4. 寫功課一下子就分心沒有在寫
  5. 桌面、書包東西總是很凌亂
  6. 經常逃避、討厭需要長時間心力的事情(學校功課)
  7. 常弄丟東西
  8. 上課或寫作業時很容易因外在刺激分心(需要沒有聲音或人干擾的地方才比較能專心)
  9. 日常生活中常忘東忘西(忘記事情)

 

過動/衝動:

  1. 坐著的時候會動來動去(手動、腳踏或是在椅子上蠕動)
  2. 上課的時候會離開位置
  3. 在不適宜的地方跑或爬高
  4. 沒辦法安靜的玩
  5. 出去吃飯時沒辦法長時間坐在位置上
  6. 愛說話
  7. 問題還沒聽完就搶著回答
  8. 難以等待排序或是會插隊
  9. 別人在講話時會打斷別人,或是有時未經同意就拿取他人物品

 

以上症狀需持續六個月以上,且造成日常生活/學業/社交的困難或不良影響

 

懷著忐忑的心,小青的媽媽帶著小青來到了診所,經過醫師詳細的問診,醫生初步判定小青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可能,但建議小青可以接受注意力測驗,以便釐清小青注意力不足的狀況

那麼,注意力測驗是在做甚麼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注意力本身分成很多元素,舉例來說

當你走入一個演講廳,你的眼神稍微掃過了整個會場,瞬間你注意到了台上的講者正準備開始演講(選擇性注意)。演講的內容是你感興趣的主題,所以你有辦法維持專注長達約20分鐘(持續注意力及警覺)。當你在聽講的同時,你正在講義上寫下演講的主題及重點,這表示你在將注意力分割成同時專注在聽講上及記錄的過程。這時,窗外有一台消防車經過,於是你的注意力被短暫的吸引(注意力分散),但當消防車遠去,你的注意力可以重新拉回到講台上。(重新維持專注力)

注意力測驗,就是經由測驗的過程,讓我們了解個案能專注的程度、持續專注的能力或是時間長短。

 

那如果孩子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就一定要吃藥嗎?

關於吃藥與否,其實是可以跟醫師討論的,依據症狀的不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藥。最重要的是,因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對孩子的家庭及學校生活、人際社交互動都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的症狀(例如:上課難專心聽講難吸收知識、考試或寫作業粗心寫錯或是因衝動跟同學的衝突),都可能會讓孩子對於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或是人際互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不論是藥物或是非藥物治療,目標都是在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協助孩子跟他同齡的孩子能有一樣的學校及家庭生活,這對孩子的自我價值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Kaplan & Sadock’s Synopsis of psychiatry, 11th.

 

本文轉自鈺璽身心科診所部落格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李先生今年65歲,最近幾個月來發現走路不穩且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由於一開始症狀好好壞壞,因此不以為意,覺得可能是年紀漸長退化所致。但症狀愈發嚴重,雙手的精細動作受到影響,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例如: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要旁人協助,到後來必須仰賴輪椅才能移動。李先生因此才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劉宇軒 范綱儀/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連續第4天破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48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390例本土個案及90例境外移入(6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全台有19縣...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劉宇軒 范綱儀/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日破千,無症狀、輕症確診者的解隔離條件放寬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宣布,經專家諮詢會議決議,決定針對無症狀或症狀緩解的確診者放寬解除隔離治療的條件,最短只要發病4天內追蹤兩次快篩或PCR陰性、...

閱讀詳情 »

群寶基因科技董事長曾憲群多年來致力於研究氧與水的結合,近期更與台北知名大學及台北知名醫學大學產學合作,使用氧技術進行三項研究,並於日前圓滿舉行產學合作成果發表會,展現顯著的實驗結果,備受專家肯定,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與台北知名大學及台北知名醫學大學產學合作,使用氧技術進行三項研究,並於日前圓滿舉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