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響應「2021世界避孕日」 金頭腦線上活動宣導避孕知識!

響應「2021世界避孕日」 金頭腦線上活動宣導避孕知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對年滿20歲的大學生情侶小志與敏敏(化名),在兩情相願下發生性關係,不料卻因未做好避孕措施意外懷孕。兩人一開始考慮將孩子生下,但卻因雙方家長反對,加上男方有意出國留學,最後敏敏在懷孕5個月時接受引產手術,情侶倆人也以分手收場,讓原本應該燦爛輝煌的大學生涯,頓時黯淡無光,雙方更留下了抹不去的後悔跟遺憾。

懷孕率上升生產率下降 疫情導致意外懷孕增加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目前每年約有兩千多名產婦為青少女,而這推估約只佔全部青少女懷孕的二成,其餘大多數都以人工流產方式處理掉。此外,近來國內受COVID-19疫情影響,在家的時間增加讓整體懷孕率上升,但生產率卻呈現下降趨勢,顯示多數民眾是在未計畫之下懷孕。因此呼籲民眾在未有懷孕計畫前,應做好正確避孕措施,才能避免意外懷孕打亂生活計畫,甚至影響大好前程。

響應世界避孕日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提倡雙重防護

每年的9月26日被訂定為「世界避孕日」,主旨在提高青少女(年)的正確避孕觀念,避免意外懷孕發生。隨著社會進步,近年來台灣女性也逐漸提高身體及生產自主意識,不過年輕族群仍常見誤信網路錯誤資訊,使用不正確的避孕措施,造成意外懷孕事件頻傳。黃建霈醫師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長期致力於青少女(年)的避孕宣導,透過避孕網站、衛教宣導手冊、實體校園講座及臉書粉絲團宣導等方式,將女生服用常規避孕藥、男生正確使用保險套的「雙重防護」避孕觀念,持續傳達給年輕族群。

避孕金頭腦大挑戰 不受疫情傳遞避孕觀念

今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不受疫情阻礙,特別在「世界避孕日」前推出「避孕金頭腦大挑戰」網路遊戲,透過情境故事引導民眾回答避孕問題,遊戲中結合了多位專業婦產科醫師講解正確避孕觀念,提供民眾寓教於樂的全新體驗。然而,活動統計顯示,民眾對於正確避孕仍有不少錯誤迷思!黃建霈醫師補充說明,不少參加活動民眾認為保險套放置錢包甚至口袋內不會影響避孕效果,但其實保險套容易因摩擦或破損降低避孕效果;另外針對常規避孕藥的使用,如果當天忘了吃,應該在想起來時就補吃,若是漏吃超過48小時,則應搭配其他避孕措施,以免徒勞無功。

黃建霈醫師提醒,無論是懷孕或避孕,都是男女雙方的共同責任!做好正確避孕措施,除了能降低意外懷孕發生,也能預防性病傳播。年輕族群如果有避孕需求,可以諮詢專業婦產科醫師;也期盼台灣在婦產科醫學會及專科醫師們共同努力下,讓民眾擁有正確避孕觀念,減少意外懷孕問題,並提升女性對於身體自主的權利。


【延伸閱讀】

來不及避孕只能墮胎? 藥師公會倡議避孕藥轉類

男孩、女孩「避」修課 雙重防護掌握避孕自主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疾病管制署近期陸續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3起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其中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調查可能感染源及加強民眾衛教等防治工作。疾管署提醒,民眾應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應分別處理避免交叉傳染,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最近是各校開學、新生入學季,無論小學生、國中生或高中生新鮮人,多少都會有點壓力、擔心。當小孩因為入學擔心、害怕而哭鬧,或者心情不好,家長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要說「吵屁呀!再吵就打你!」「你看看你表弟,他都沒有哭!」「你再XXX,我就OOO」,或者「沒關係!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幫助更多膀胱輸尿管逆流患者,中央健保署宣布將膀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的醫材納入健保給付,每組健保價3萬5500元,未來患者不需開刀就能改善尿液逆流問題,估計每年約有230人次受惠,溯及自105年8月1日起開始實施。 膀胱輸尿管逆流 嚴重者恐洗腎 因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病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6歲林小姐自行做懷孕試驗呈陽性,然而在超音波檢查下懷疑是異位性懷孕。經奇美醫學中心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博士確定為為罕見的子宮角懷孕(即子宮角異位妊娠),在嚴密指數監控、化學藥劑注射及子宮鏡手術後,成功地處理子宮角懷孕的複雜病況。 子宮外孕初期不易診斷 子宮外孕是指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