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幼童熱傷害 家長可掌握保幼3招

預防幼童熱傷害 家長可掌握保幼3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炎熱夏天來臨,儘管因應政府防疫停課不停學措施,幼童都待在家,但也要注意若處於悶熱環境,一不小心也可能引發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家長不妨可把握「室內保持涼爽通風,注意幼童身體狀況」、「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適時補充水份」以及「切勿獨留孩童於車內,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等保幼3招,以避免幼童發生熱傷害。

室內避免待陽光直射地方 以防幼童熱傷害

當幼童待在室內時,應避免待在陽光直射或空氣不流通地方,且可適度開空調降溫,並隨時注意幼童身體狀況。吳昭軍署長表示,若幼童曾暴露悶熱環境下,且出現暈眩、頭痛、噁心、嘔吐、虛弱、體溫升高等症狀時,就可能為屬熱衰竭徵兆,不得輕忽嚴重性,尤其若有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屬熱痙攣,甚至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症狀,就可能為重度熱傷害的中暑,必須儘速離開高溫環境,並設法降溫、給予水分補充,且儘快就醫。

高溫易使車廂快速升溫 避免獨留幼童於車內

吳昭軍署長解釋,其次,則讓孩童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且適時補充水分,家長也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了解孩子水份攝取情況,像呈現黃色,就有可能一段時間未補充水份,若出現如烏龍茶等更深顏色,則代表身體已出現缺水狀態,須立即補充水份;此外,因高溫容易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升高,因此即使停車片刻,也避免獨留幼童於後座。

出現熱傷害徵兆 必要時應儘速就醫治療

家長將車子停妥後,也記得先拿好鑰匙,先確認將孩童帶出車外再上鎖,並養成隨時上鎖習慣,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等遊戲,確保安全無疑。國民健康署提醒,若發現幼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應儘速離開高溫環境,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症狀仍未好轉,應儘速就醫,避免危及生命。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顎手術」是一種可以改善顏面的前後、中線、比例的關係,讓咬合更好,臉型更好看的手術方式,該手術已具有久遠的歷史,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近幾年來仍有許多突破,讓外科醫師在執行「正顎手術」時能夠更好、更精準、安全。模擬3D正顎 醫病溝通更順暢彰基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暨醫療3D...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被職棒球迷暱稱為「萬人迷」、「輝老大」、「輝總」的兄弟象前總教練王光輝,今(30)日早傳出死於肝癌,享年56歲,令球迷感到震驚。王光輝於去年球季結束後,確診肝癌,當時已到晚期,歷經半年多來的治療,病情持續惡化,日前轉至安寧病房,今天不幸病逝。 現為中信兄弟隊三壘手、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月28日至29日高端新冠疫苗接種最後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計算,總共施打84,573劑,一周來總共施打64萬劑,但台中再傳不良反應,個案全身抽搐;另一方面,未來是否洽談增購輝瑞BNT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說,要看國際狀況目前已增購莫德納,不過日本傳出莫德納有異物,安...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孩子體重過重,很容易在成長期間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調查,體重超過95百分位的小朋友,有超過4成比例會有高血脂問題,另外也比同年齡的孩子擁有更多脂肪細胞,長大後肥胖的可能性自然更高,台大食品博士「樂樂」更指出,體重過重甚至可能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許多家長認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