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暈因「內耳不平衡」? 找出病因是關鍵

頭暈因「內耳不平衡」? 找出病因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老人家常反覆暈眩、耳鳴,甚至走路不穩,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進而被告知有「內耳不平衡」。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鴻清強調,「內耳不平衡」指發生眩暈的現象,常見致病原因有耳石脫落、前庭神經發炎和美尼爾氏症,找出根本原因,才能適當治療。

耳石脫落可改善 前庭神經發炎靠藥物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稱耳石脫落症,主因為內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掉落至半規管的管腔之中,當姿勢改變時,造成耳石移動產生神經訊號變化,引發暈眩。林鴻清表示,耳石脫落症透過復健治療即可改善。

另外,前庭神經發炎病人發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眩暈時合併噁心、嘔吐及走路不穩等症狀。林鴻清指出,前庭神經發炎治療上,急性期可用小劑量類固醇抑制發炎,並施用抗暈眩藥物,約一兩周可治癒,且較不會反覆發生。

反覆性暈眩 懷疑是「美尼爾氏症」

若暈眩情況反覆發生,病人感覺天旋地轉,連四周環境都在旋轉,則懷疑是「美尼爾氏症」或稱「內耳積水」。但林鴻清強調,很多民眾把暈眩誤認為美尼爾氏症,但其實內耳積水案例並不多,如果突然嚴重暈眩只發生一次,就算往後有多次小發作,只能是懷疑美尼爾氏症。必須多次、大於半個小時的大發作,才能確診是美尼爾氏症。如果只是短暫發作幾分鐘,較可能是耳石脫落症。

美尼爾氏症治療主要以控制暈眩為主,對於耳鳴及聽障則效果較不彰。林鴻清指出,主要有藥物和針劑等治療手段,然而治療情況複雜,應以醫師專業判斷為主。

飲食、作息、藥物 三者配合改善暈眩

林鴻清指出,眩暈只是一種病症,找出根本原因,才能使用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平常民眾應避免咖啡、濃茶、煙、酒和重鹹食物,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加上適當治療通常能獲得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9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婦暴露於二手菸會影響嬰幼兒出生前後的存活與兒童的健康和發育,且全球每年約120萬人因二手菸死亡,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為6萬5,000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聲明,孕婦吸菸將導致嬰兒猝死及出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了1倍;若孕婦暴露於二手菸中,死產風險增加了23%,先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疼痛,對現在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不論是肌肉痠痛,更或者是跌打損傷等,許多人可能抱持著去藥局買止痛藥吃,或者是吃普拿疼的想法,但止痛藥真的可以這樣吃嗎?止痛藥分3種類 單純止痛須注意服用劑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說,止痛藥有分為單純止痛、非固醇類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七年級生小惠,在醫中擔任護佐時已施打B肝疫苗,轉職其他醫院,在新進員工健康檢查後,赫然發現B肝抗體檢驗為陰性;而在港星吳孟達因肝癌病逝消息的衝擊下,慌張地向感染科求助。經過醫師詳細問診,建議先施打疫苗,再抽血檢驗是否呈現陽性。B肝疫苗接種 高危族群才需補打樂生療養院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彰化一名59歲張先生,曾是老菸槍,近來感到胸悶,以為是肺部不適所致,直到日前出現胸痛、冒冷汗,緊急叫救護車,消防局人員在救護車上以12導程心電圖機檢查,將圖像傳至醫院,經醫師判讀為心肌梗塞,讓患者未到院前就備妥急救準備,一到醫院立刻採以心導管室手術,成功救回心血管堵塞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